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民警在肩负着护国安民重大使命的同时,自身也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对《警察职业压力问卷》进行修订,并结合《压力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某省820名公安系统在职民警(以下简称“公安民警”)施测,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探讨民警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公安民警普遍承受着职业压力,其中37.2%的民警承受着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压力。公安民警职业压力在性别、文化程度、警龄及工作地点四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80.9%的调查对象SCL-90总分小于180分,说明公安民警队伍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可,但19.1%的检出率说明公安民警队伍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不佳等方面,且在性别、文化程度、警龄和工作地点四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公安民警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压力应对方式与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有益于维持心理健康。(4)公安民警职业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性质、组织管理方式、家庭生活、躯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过劳工作、认知偏差、价值观冲突、家庭和工作关系的处理、强烈的压力内省体验和应对方式等是影响公安系统民警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警察职业高压力特点决定了公安民警需要掌握科学的压力应对方式。本研究认为,增强职业角色认同感,建立合理认知,增强管理情绪的能力,培养坚韧意志品质,掌握科学的减压方式,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公安民警职业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