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翻译实践任务是把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的一部作品,《朋友、爱人、巧克力》翻译成汉语。该书出版于2005年,是一本侦探性小说,属于星期日哲学家俱乐部系列。翻译此书有三个意义。首先,此书比较贴近生活,书中涉及到关于家庭,朋友和爱情,从中可以学习到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和爱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当面临危险,我们是应该保全自己还是要出手互相帮衬?书中通过描述人物间发生的故事引起我们对人性的考虑,非常值得一读;其次,译者翻阅了很多网站,都没有找到这本书的译本,只找到了相关的简介和剧情概括,读者留下的书评都非常高。加上译者对此书非常感兴趣,也希望可以有中文译本,让更多的中国人阅读;最后,由于是一本小说,书中描述了很多人物之间的故事,也有大量的对话,让译者对英国生活习俗有一个更深入更形象的了解,对中英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了解。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一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缘起,介绍了翻译背景以及此次翻译任务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翻译任务的描述,从翻译实践所选材料作者以及作品本身出发,对此次任务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主要包括包括翻译前做的准备、翻译中遇到的重难点以及最后审读定稿。第四部分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以及其指导下的翻译方法。第五章是翻译实践的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此次实践报告的总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并在翻译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说明了翻译方法的应用。完成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对亲情、友情、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学到很多方法去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译者的翻译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对翻译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翻译方法的使用也更加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