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明确区分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课型,在文章的选择和编排上都做出了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新教材的出现要求教师及时更正观念,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论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索高效的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梳理概括统编版自读课文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研究过程中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三个方面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进行概述。首先,阐释“自读”、“自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学”的概念。其次,介绍统编版自读课文的编排体例,通过与人教版教材的对比凸显统编版教材自读课文的框架结构、选篇特点及位置分布。最后,对自读课文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分析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自读课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还可以检测其阅读水平,丰富审美体验,衔接课内课外,传承文学经典。第二章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自读课文的现状,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观察分析教师教授自读课文的情况,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预设性过强、课堂节奏过快、设问过于随意、旁批使用不当等问题。最后在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学生情绪不高、教师认识不清、学校课程不够是当今自读课文教学出现问题的三大原因。第三章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建议。首先,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应使其明确自读课文的价值,端正态度,变得“愿读”。并强化其主体意识,确定自读目标,营造阅读的氛围。其次,关注方法指导与运用,提升自读能力。这需要教师对课堂讨论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偏误。加强技法操练,使学生变得“会读”,并通过对比阅读实现拓展延伸。最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动态成长。学生通过阅读自评表完成对自我的评价,通过同伴记录卡完成对同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通过参照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设计书面检测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综合评价结果,在学法和教法上做出改进,确保自读课文的教学质量。结语部分对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