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李尔王》自然观念的考察,一直是莎学研究的重点。而生态批评界域下的莎学研究,为重新认识《李尔王》及其时代背后的自然关系、信仰关系提供了新的学术路径。论文在生态批评理论旨趣的驱使下,尝试性地考察《李尔王》所内蕴的人、神、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思想进行新维度下的考量。论文旨在阐明,《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某种自然书写:由于“人—自然—神”关系的破裂,三者在相互冲突中产生一个特殊的消极诗化语境,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消极的诗学结构,进而引发了自然世界的暴乱、人类社会的混乱与信仰力量的失效,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陷于自失,人的位格趋于瓦解,生命形态发生变异,整个世界堕入虚无;一种表征为世界病变的消极审美形态,在本剧的价值链条的消解中最终展开。论文的绪论部分以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扼要梳理前人对本剧研究的已有成果,并引向论文的立论;第二个层次展开论文的立论根据、批评范式以及创新价值。论文的正文部分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重新梳理《李尔王》蕴含的三种自然关系:象征诸神意志的正义自然,代表上帝法度的律法自然,表征工具理性的机械自然,从而勾勒出各种自然观念的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爱的精神期待破灭”、“恨的精神张力释放”,进而透析在这消极诗学状貌下形成的“自然审美生态”和“精神审美生态”。第二章围绕意象的考察展开,具体由“人、兽、魔意象的附类化”和“疯、傻、瞎意象的齐一化”两节组成,重点揭示人在罪恶侵染下使生命沦为异态的形式——兽、魔,并瓦解了信仰赋予生命的神圣位格;而当局的政治迫害,将荒野变成隔离疯子、瞎子、傻子的临时监狱,后者则组织了“法庭”对当局进行审判,从而催生一种高度紧张的审美消极体验。第三章综合考察本剧各种病态现象催生的审美效应,从文本的内视角将《李尔王》考辨为“异己生命的艺术”,并在充满末日情结的世界病变中归纳出生命的悲剧审美形态——消极美。结语部分对《李尔王》所蕴藉的审美消极体验价值略作评定,同时指出生态批评的学理进路为重审莎士比亚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