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孜那甫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h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随着对气候变化深入的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文响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选用提孜那甫河玉孜门勒克站1958~2010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数据,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出提孜那甫河流域气候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结论如下:(1)提孜那甫河流域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10a。年内气温变化均为上升趋势,其中春、冬两季的上升幅度较明显。流域年均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98~2002年之间,最后结合检验结果得出,1998年是由冷变暖突变的开始。流域气温的周期变化以17a为主周期。(2)降水量总体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增长幅度为0.17mm/10a。21世纪初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2005年是降水量最多的一年,为13.4mm,比多年平均值高2.0mm。年内降水量变化有季节差异,秋、夏、冬三季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的增加幅度相对较高,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5、6两个月,7、8、9月的降水也相对较多,10、11、12、1、2月降水稀少。流域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在1962年和1993~1998年之间,其中1998年开始降水量逐步增加,可以说1998年是突变的开始。流域降水量的主周期为17a,次周期为22a。(3)流域年径流量增加趋势比较明显,线性趋势倾向率为0.39×108m3/10a,C v值为0.19。流域90年代径流有所减少。径流年内变化表明,夏季径流所占比例最大,占68~75﹪。径流量最大月出现在7月,所占比例为29.77﹪,径流量最小月出现在2月,所占比例为1.2﹪。连续最大四个月出现在6~9月。流域径流突变发生在1975年与2001年左右。17a为主周期,10a与22a为次周期。流域径流在未来的几年里变化不是很明显,总体呈略有增加趋势。(4)提孜那甫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有一定的影响。流域降水对径流量的影响大于气温。春、夏、秋季,随着降水的增加径流量也跟着增加,减少年份也相同,但冬季降水与径流量的变化在某些年份有所不一致,如1983年、2002年、2004年。径流与秋季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20,但平均气温与径流的相关性不通过任何显著性水平。
其他文献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促进社会不断向前进步,改变人类生活和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最初,人们只注重对环境问题的治理研究,但是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旦
目前,数字城市建模主要有三种方式: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人工建模、利用激光点云建模、利用航空立体像对建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3dsMax、AutoCAD、SketchUp,进行建模属于传统方式
本文在GIS的技术支持下,选择长江流域涪陵段作为研究区域,并假定该研究区存在三种地表面,即:光滑地表面、实际地表面以及人工调控地表面。基于产汇流理论和SCS分布式水文模型,以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都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发展,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城市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联,城市化对生态环境有威胁限制作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发展又有束缚抑制作用。21世纪世界城市化急剧变化,同时全球也面临生态环境的困扰,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城市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处理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规律尤为重要
本文以典型岩溶区县——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依据2002年和2012年两个时期该地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并结合了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对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