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论文是以贵州晴隆中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在其特性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摇床—浮选联合法对晴隆中高硫煤进行了脱硫降灰可行性试验研究。并且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煤泥浮选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定量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和浮沉试验分步释放得到了晴隆中高硫煤的煤岩物相组成、煤系中黄铁矿集合体单体粒度嵌布特性和粒度组成及密度组成等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晴隆煤属低灰中高硫煤,灰分含量为11.23%,硫分含量为3.16%,含有大量有机质,无机矿物成分相对较复杂,主要为黏土类矿物。而硫化矿物硫主要来自黄铁矿,其中煤系中黄铁矿集合体单体属中细粒嵌布,在0.5mm以下,煤系中黄铁矿集合体单体大部分已解离。通过螺旋溜槽与摇床对晴隆中高硫煤进行对比分选试验,摇床重选设备能更有效处理晴隆中高硫煤,故总体考虑采用摇床以考察获得较好最终精煤指标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摇床在处理晴隆中高硫煤时,对0.5mm~0.1mm之间的粒级煤粒有明显的脱硫效果,对0.1mm以下的粒级煤粒无明显的脱硫效果,故采用分级入选方式;其中冲次和冲程对脱硫降灰的影响程度最显著;并且在煤浆浓度20%、冲程13mm、冲次380次/min、横向坡度3。及冲水量5.2升/min的操作条件下,可获得产率72.87%和含硫分1.31%、灰分7.82%的精煤。通过采用一次粗选、中煤再选的摇床工艺,精煤产率从72.87%可提高到81.21%,而精煤硫分也仅为1.35%。通过对煤泥脱硫降灰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煤油-柴油、杂醇、石灰-高锰酸钾脱硫抑制剂浮选药剂更适宜处理晴隆中高硫煤泥;在对煤泥浮选工艺因素的考察中,发现煤泥浆在酸碱度pH 8.29时,能够获得较好的除硫效果,煤浆pH值和脱硫抑制剂石灰-重铬酸钾用量对精煤中硫分含量的影响最显著,pH值为8.29,脱硫抑制剂石灰.重铬酸钾用量312.5g/t,比为3:2,捕收剂煤油.柴油用量400g/t,比值7:1,起泡剂杂醇用量250g/t,煤浆浓度20%,浮选时间4min为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通过拟定先浮煤后抑制黄铁矿煤泥工艺流程,在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下,获得精煤产率为83.03%,精煤中灰分为8.36%,硫分降到了1.18%,脱硫率为77.07%。试验证明,采用摇床—浮选联合法对晴隆中高硫煤进行脱硫降灰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