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与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肿瘤不仅通过肿瘤血管和淋巴管从宿主得到丰富的营养,而且还要通过血管和淋巴管向宿主输出大量恶性细胞,导致肿瘤不断生长和转移。近几年发现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与一些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微血管密度(density of microvessels,MVD)有关,且关于TP抑制剂及TP在化疗中作用的研究表明检测TP表达水平可能为临床化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众多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迄今鉴定出来的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可作为肿瘤代谢及转移的标记,而最近发现其VEGF-C亚型却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于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的研究长期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特异标记物来区分组织中的血管与淋巴管。可喜的是,近几年里,若干较为特异的淋巴内皮标志物的发现,如单克隆抗体D2-40,使肿瘤的淋巴管研究出现转机。本文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VEGF-C、T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淋巴管计数,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为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VEGF-C、T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LVC及其与胆囊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42例胆囊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C、TP在42例胆囊癌、16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LVC,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行X~2检验、两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VEGF-C、TP在42例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64.3%(27/42),其评分值分别为2.80±2.26和2.85±1.93,在正常胆囊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3%(1/16)和12.5%(2/16),其评分值分别为0.69±1.08和0.69±1.45。胆囊癌组织中的VEGF-C和TP表达阳性数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2)胆囊癌组织中LVC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12.08±3.18 VS 4.32±1.31,P<0.01),在癌组织和正常胆囊组织中有显著差异性(P<0.01)。3)癌组织中VEGF-C和TP的表达水平及LVC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附近脏器有无浸润、附近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5)。4)胆囊癌组织中的VEGF-C与LVC、TP与LVC、VEGF-C与TP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1)在胆囊癌组织中VEGF-C及TP有过度表达,且VEGF-C及TP表达水平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表明VEGF-C及TP可作为反映胆囊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标志物。2)胆囊癌组织中的LVC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且与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发生密切相关,LVC可能作为评估胆囊癌转移潜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3)胆囊癌组织中TP和VEGF-C表达水平与胆囊癌组织中LVC密切相关,提示TP和VEGF-C可能具有促肿瘤淋巴管生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