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国家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将特定的脑区损毁用来减轻人类对阿片药物产生的心理依赖。然而,在中国大脑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外科损毁术由于相关的伦理学争议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在2004年已经停止继续施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术由于其创伤小、具有可逆性可调节性等优点,被应用于降低复吸率的药物成瘾方面的实验研究。同时,阿片依赖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而这种负面不良情绪也是导致复吸的关键因素。抑郁症的发生和慢性药物成瘾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物学方面有着高度的关联性,自身给药系统对大鼠建立的自发觅药行为能更准确地模拟人类自发性觅药和复吸,对研究药物成瘾机制以及药物戒断后出现的抑郁样行为做了很好的铺垫。目的本实验利用大鼠建立吗啡自身给药模型,观察复吸后戒断期的大鼠行为学变化,评估自身给药模型的建立,分析抑郁焦虑行为与慢性药物依赖的关系;同时,对吗啡依赖大鼠实施双侧NAc-DBS,分析NAc区Δ FosB的表达变化,为NAc-DBS治疗药物依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1、18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包括DBS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吗啡给药,DBS),Sham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吗啡给药),Control组(n=6,实施颈静脉插管和电极植入手术,给予生理盐水),观察DBS组大鼠在高频电刺激期(160Hz,1h/d,7d)的觅药行为变化,然后进行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伏隔核区Δ FosB的表达。2、建立大鼠吗啡自身给药模型,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2组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置管术。模型组8只采用自身给药训练建立吗啡成瘾模型,复燃戒断后进行药物戒断症状评价,分别用大脑系数,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糖水消耗实验,食物消耗量及体重变化,评估吗啡戒断后第3d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1、成瘾大鼠在高频电刺激期,觅药行为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到DBS组大鼠NAc区Δ FosB的表达相对于Sham和Control组明显减少。2、自身给药大鼠在复燃后的戒断期里,饮食量和体重降低,在复燃后戒断的第3d,大脑系数降低,旷场试验评分、糖水消耗量、1%蔗糖偏爱百分比(P<0.05)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结论1、双侧NAc-DBS抑制吗啡成瘾大鼠的觅药行为以及NAc区Δ FosB的表达,证实Δ FosB可能是慢性成瘾转换机制的关键分子的观点。2、自身给药模型大鼠在复燃后戒断期中戒断症状明显并导致抑郁行为,可作为戒断后抑郁实验模型并为戒断后抑郁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