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硝酸盐累积、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加重,导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在室内恒温培养条件下,将施氮量、土壤温度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的转化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转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1)通过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均分为三个阶段:迟缓阶段、最大速率阶段和停滞阶段。当施氮量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最大累积量越来越高。(2)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也一致,同样分为迟缓、最大速率和停滞三个阶段。当温度不变时,各处理中以244 mg/kg施氮水平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427 mg/kg施氮水平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同一反应时间,244 mg/kg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小,427 mg/kg处理的含量最大。(3)高温高施氮处理时的最大累积量约是低温低施氮处理时的1.5倍。最早达到平衡时间的是温度为35℃和施氮量为244 mg/kg时,为13d,最晚达到平衡时间的是温度为15℃和施氮量为427 mg/kg时,达51d,高温低施氮处理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明显小于低温高施氮处理。(4)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可以用Logistic生长曲线(1)btN a ce???定量描述,由模型所获得的最大硝化速率maxK和延迟期dt等拟合参数可用来反映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转化过程的快慢。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最大硝化速率maxK和延迟期dt的因素有施氮量、温度和肥热耦合作用,其中温度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1)尿素施入土壤后,p H值的总体趋势是先随施氮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达到峰值后,又随施氮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培养,p 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p H值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高温高施氮条件下,经过15天的培养,下降约1个单位;p H值下降幅度最小的是低温低施氮条件下,经过55天的培养,下降约0.4个单位。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p H值的变化过程可以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由此得出的速率常数b可用来反映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p H值下降过程的快慢。(2)土壤电导率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缓,达到一个稳定值。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Ec值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S曲线”动力学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然后得到一个近似稳态值asvEc。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该近似稳态值asvE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因素有施氮量、温度和肥热耦合作用。(3)通过分析不同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多因素间的相关性得出:硝态氮含量与p H值、p H值与Ec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p H值的升高,硝态氮含量与Ec值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Ec值的增加,硝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与Ec值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3、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肥热耦合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性,建立了以土壤p H值、土壤电导率、温度、施氮量和时间等五个因子为输入变量,土壤硝态氮含量为输出变量的三种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NI、BP—NII和BP—NIII,并分别对其进行训练和检验,得出BP—NI和BP—NII模型预测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精度均达到了目标精度,但结合测量土壤p H值和土壤电导率值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最后得出选用BP—NII模型预测土壤硝态氮含量。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锌空气电池放电电流密度小以及在储存过程中存在的自放电严重、电解质溶液碳酸化、失水、吸潮、爬碱和漏液等关键技术难题,促进其实现实用化和产业化,本文设计了一种干
本文对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内地的历史发展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与西方平行的和相互影响的比较研究之中.首先,从叙事这一形式要素入手,将现代主义电影置于以经典模式
金属基牙科烤瓷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齿科材料。金属基烤瓷牙用量最大的镍铬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一般为14×10/℃左右,而一般瓷釉的热膨胀系数为3.5~8x10/℃。所以提高
本文主要探究医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以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意义切入,分析现代化管理具有顺应档案工作发展,开发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强化档案意识、提高人员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交易环节繁琐,冷链流通率较低,物流配送不管是在时效上还是服务上,都无法满足当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所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农产品流通途径亟需开发。2010年,电子商务的腾空出世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模式及先进的信息化冷链设备提高农产品配送效率。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更新变化,从C2C到B2C,再到目前为止
放学后,球球望着还高高挂在天空的太阳,兴奋地喊道:“夏天啊,你终于来啦!你知道我有多想念你吗?”rn溜溜早已习惯了这个幼稚又古怪的同桌,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可跟溜溜同行的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