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直驱进给系统控制技术与抗扰策略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加工领域中,高速直驱进给系统以其高速度、高加速度的优良动态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与滚珠丝杠形式的传统进给系统相比,直驱进给系统使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进给轴,虽然消除了传动结构引入的误差,但会使得电机直接受到切削力等外界扰动的冲击,从而对进给轴的跟踪精度产生影响。此外,在直线电机中还存在着特有的推力波动现象,对进给轴产生了周期性的干扰。本文从高速直驱进给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层面出发,以提高进给轴的跟踪精度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直驱进给系统的优势,建立了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选择逆M序列作为系统辨识的输入信号。设计了电流环的PI控制器,将直线电机与电流环整体模型作为被控对象建立了对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通过系统辨识获得了直线电机的近似传递函数。(2)针对直驱进给系统易受扰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自抗扰技术与二自由度控制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引入了一种非线性跟踪微分器以抑制电机启动阶段的超调,并将其用于提取信号的微分值。基于系统辨识获得的近似模型,设计了一种模型辅助的全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针对反馈调节存在滞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前馈与PD状态反馈的二自由度控制器。面对LESO参数设置困难的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LESO参数整定方法。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对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3)对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辨识的端部效应简化数学模型。针对端部效应扰动模型定常与参数时变的场景,分别使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与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对端部效应扰动进行了在线辨识与补偿。引入了一种非线性动态遗忘因子,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动态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的良好鲁棒性能。
其他文献
在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平衡是支撑理论分析与实验工作的基石。通过托卡马克的环向对称性降维,可以把托卡马克中的三维问题转换为二维问题处理,传统的二维平衡求解程序,EFIT(Equilibrium FITting code),即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处理托卡马克的二维平衡问题。然而扰动磁场(Magnetic Perturbation,MP)的引入,特别是共振扰动场(Resonant Magnetic Pert
化学链燃烧(CLC)可以实现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CO2的源头富集和内分离,被普遍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低成本低能耗碳捕集技术之一。经过30多年的研究,化学链燃烧技术现已从实验室规模发展到中试规模,具备了迈向工业化应用的基础。但大规模制备廉价高效的氧载体仍是化学燃烧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先决条件。本文基于挤出滚圆法规模制备了廉价高效的矿石类复合氧载体,并研究了其化学链燃烧性能。首先,建立了挤出滚圆法制备氧载体
2018年小米集团推开香港证券交易所大门,成为我国首家在国内市场采用双重股权结构模式成功上市的公司。双重股权结构采用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企业创始人股东的控制权。通过对小米集团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后,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分析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有
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铅和铜是两类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常以共存的形式出现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生物炭作为高效环保的吸附材料可有效固定铅、铜污染物,降低生态风险。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炭在应用中会出现老化效应,进而影响其稳定性与环境修复潜力。基于此,本文以三种常见农林业废物(毛竹、稻壳、玉米芯)为原料制备
计算机图形和互联网技术的显著发展使得创建和管理逼真的虚拟游戏环境成为可能,也对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于线下展馆来说,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升展馆的吸引力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2010年的3D网上世博面世之后,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走进了国内大众的视野。论文以汉阳区人民检察院的线下展馆为蓝本,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智慧展馆。文章开篇探讨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证明了实现虚拟展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和电磁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天线罩隐身成为急需最难解决的隐身问题。频率选择表面微波隐身结构由于其对电磁波频率的选择特性而应用于隐身领域,可达到薄厚度、轻质量、宽频带、强吸收结构的实际效果,以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和生存能力。传统的雷达隐身天线罩采用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共形至曲面天线罩结构上,在带内实现透波功能,在带外将探测信号反射至非威胁方向,从而实现低可探测性能。但对于双站雷达或组网
液中大电流脉冲放电激发激波具有安全、可控及可重复频率产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固体破碎、液电成型及油气增产等领域。激波的峰值、脉宽等特性极大的影响激波的作用效果,实际应用时应首先对传播到作用点的激波特性进行评估。但是激波的形成过程涉及液体介质的击穿过程,等离子体通道膨胀压缩周围液体的过程以及激波在液体中传播、衰减和相互压缩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目前仍未形成有效的激波特性评估方法。本文以等离子体通道阻
为了给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Negative-ion-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ion,N-NBI)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CFTER N-NBI样机的部分研制工作。CFETR N-NBI样机需要一套200 k V/25 A的逆变型直流高压电源为其核心组
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电流密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物理量,J-TEXT装置上的远红外激光偏振仪系统可以实现对这两个量的同时测量。该系统建成初期性能优越,为J-TEXT托卡马克运行和物理实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诊断基础。经过多年运行,近年来,该系统信号质量下降,基于电子密度与电流密度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J-TEXT偏振仪的信号优化工作。同时,由于密度极限课题研究
频率编码波形具有图钉状模糊函数、低截获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从而广泛应用于现代雷达系统中。频率编码波形设计需考虑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前者是为了缓解强目标对弱目标的掩蔽效应,后者则为了降低不同频率编码波形之间的干扰。针对频率编码波形自相关旁瓣峰值和互相关峰值过高的问题,本文将对频率编码波形优化设计及其信号处理展开研究。首先,基于频率序列、相位序列及子脉冲信号的联合调制,建立了复杂频率编码波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