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性是费尔巴哈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理解他人本学的钥匙,是他感性人本学的基础和出发点。费尔巴哈把人的感性的存在和人的自然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由此阐发了人的本质的思想。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哲学本身在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矛盾性,使得国内外相当多的学者对费尔巴哈哲学产生了误解。我们对费尔巴哈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某些教科书的论述和政治哲学方面的批判,而真实的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却被遮蔽起来了。
费尔巴哈哲学是在对宗教神学以及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他本人提出要回到感性,回到人,回到事情本身。为了避免人们对费尔巴哈仍做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解释,突出他的感性人本学。
本文力图从原著出发,来阐明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的内容,揭示其理论的内在矛盾性及其现代性意义。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通过对十八世纪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人的本质哲学的批判来建立自己的感性人本学,从人是自然的产物入手凸显人的感性存在。
第二部分,论述费尔巴哈哲学中对人的本质地位的凸显。在“我-你”关系上形成的类存在物是费尔巴哈论述人的感性存在和本质问题的前提。
第三部分,主要是就费尔巴哈在建立其人本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前后不一的论述分析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说的困惑之处。
第四部分,是从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对马克思的影响入手,指出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为马克思把人当作“感性活动”来理解开辟了一条道路,它的现代价值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