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和调整。与此同时,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上升。这既影响了党委政府机关的社会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对于维护农村政治稳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纵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广大农民负担过重、基层选举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舞弊行为、民族、宗教、宗族间的信仰和利矛盾激化、政府出台一些整治管理措施对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损害、非法集资和金融风波严重危害部分群众利益、历史遗留的自然资源权属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政策的配套和落实出现问题;基层政府处理问题方法不当、部分地区处理不当而带来的传染效应、其他诸如社会治安、民间纠纷、行政执法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处理不好,都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研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在部分地区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治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本论文共分导言、农村群体性事件概述、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基层政府处置困境原因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等五个部分,提出了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性质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界定,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基层政府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困境原因分析中指出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处置事件中的认识误区及行政理念扭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使问题越来越多,防不胜防,存在着严重的防控机制障碍和公共评价机制失衡。在基层政府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部分,介绍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要贯彻落实的原则和事件处置制度框架设计,提出了当前应对对策和事前预防措施方面从而提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劳资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日益严重的劳资冲突表明劳资矛盾已经是目前我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危害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正
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这一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
据史料记载,油画艺术在我国的出现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由欧洲部分传教士在对我国实施文化远征时传入。刚开始,由于认识程度不深,加之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国人对这一“舶来
以赖氨酸、神经生长因子(NGF)、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猪皮来源的细胞外基质(ECM)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考察其内部三维结构,生物力学性质,降解特性,雪旺氏细胞
英国社会法学派代表斯宾塞认为:"社会因素是诱发犯罪的原因,将罪犯置于社会进行监管,在社会内部化解罪恶,可节省执法资源,减少再犯罪可能。"1950年后,社区矫正在罪犯社会化思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阐释了实际制度供给滞后的概念以及政府的作用,从二手房买卖个税征收的案例具体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以此来分析实际制度供给滞后的原因,最后本
山东省体育教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如何根据现在毕业生的特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掌握毕生就业信息,寻求相应的就业对策,已经成为山东省各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
从20世纪90年代起,情景剧已经走入中国百姓的生活,并且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单从制作数量和收视效果来看,情景喜剧创作和市场似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拍成的也不算少,播
杜牧作为晚唐诗坛的翘楚,受到历代学者的推重,但研究范围往往侧重于单个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个别题材和体裁的研究,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等,对于杜牧诗歌的江南情结这一论题尚未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促进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