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美的“克隆”:传承与超越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它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化性和怡情性。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是一门高难的文化活动,而诗歌翻译更是难中之难。本文借助翻译先驱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特别是许渊冲教授的克隆论,探讨以下几点:首先探索中英诗歌的主要特点,回顾中外诗歌翻译的历程;其次分析英汉语言本身及其诗歌的异同,指出虽然英汉分属两个差异巨大的语系,但在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方面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然后回顾了翻译理论,讨论诗歌(本文仅讨论格律诗)翻译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风格与审美要求;最后结合丰富的实例,分别探讨了诗歌中“三美”(音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在英诗汉译与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传承乃至超越,从而证明诗歌不但可译,而且能够译好,能够承担起传承乃至在某些层面上超越原作的跨文化传播任务。
其他文献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环境要素范围、行为对象和构成要件结果均发生了变化。随之学术界对本罪的罪过形式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但是过失说
1998~2001年,我们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笔者以舒茶镇《毛泽东视察舒茶纪念馆》修葺工程展厅设计为题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搞文化旅游可以提高文化遗产地的知名度,同样搞红色旅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