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文化在异质文化区域中的传播,必然会导致两种文化在深层次上的冲突与交融。藏传佛教通过13世纪初的第一次传入和16世纪的第二次传入,对蒙古族固有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形式能够取代蒙古族固有的博教(萨满教),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等其它原因,但归根结底在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吸收和融合了蒙古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质的“文化模式”——蒙古佛教。蒙古佛教是藏传佛教的蒙古化和地方化了的宗教文化形式。其中蒙古化特性最突出的文化因子是本文所论述的对象——蒙古语诵经音乐。蒙古佛教音乐包括诵经音乐、佛教乐舞、佛教器乐音乐和佛教乐舞剧四类。诵经音乐根据吟诵的语言分为藏语诵经音乐和蒙古语诵经音乐两类。蒙古语诵经音乐较藏语诵经音乐其数量少、使用范围小、仅限于个别几所寺庙,但它是最具有蒙古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的诵经音乐。蒙古语诵经音乐的形成不仅仅是用一种语言诵唱的表层文化现象,而是蒙藏文化在深层次上的交流、融合后形成的文化形式。本文通过对蒙古语诵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特征的研究来解释藏传佛教的蒙古化过程。文章绪论,阐释了蒙古语诵经音乐的概念范围、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因宗教音乐研究起步较晚,对诵经音乐的概念和界定未达成共识,所以笔者须对相关的概念和范围给予界定后才能进一步的展开论第一章,笔者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考察、案头分析对蒙古语诵经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做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对它有了整体的认识。第二章,笔者在对所采录的诵经音乐的音响及影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及综合研究,并结合文化发展的自律性和他律性对蒙古语诵经音乐的独有特性和符号称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第三章,蒙古语诵经音乐的蒙古化特征部分,笔者运用宗教学的研究方法,溯源蒙古语诵经音乐中所包含的蒙古传统文化因素的同时,证实蒙古语诵经音乐是蒙藏文化在深层次上的交融和融合而形成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