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大部分植物在土壤含盐量0.3%时便开始受到危害不能正常生长,大于0.5%时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盐碱地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在改进环境的同时,发现作物耐盐新品种及提高农作物的耐盐能力是近年来农业生产的努力方向,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耐盐能力越来越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辐射耐受性最强的生物之一,DR1172是位于耐辐射奇球菌R1属的一段基因。通过NCBI数据比对发现DR1172与LEA76基因家族同源。大量证据间接表明,LEA76蛋白质与植物耐盐抗旱有关。由此推断DR1172基因转入植物中可能会提高植物耐盐性,以降低盐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拟南芥作为转基因的模式植物,它是自花授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利用拟南芥可以更快速的检测基因的功能,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本研究作为非转基因植物进行试验。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DR1172,将DR1172转入拟南芥以及油菜中,得到转基因油菜以及拟南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材料,为研究DR1172的功能以及LEA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对植物育种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拟南芥能够耐受300 mmol/L NaCl高盐胁迫,并能存活35d以上,而野生型在30d左右死亡。转DR1172基因油菜能忍受350mmol/L的NaCl高盐胁迫,并能正常结实,但是油菜叶片变黄枯萎,植物生长缓慢,而非转基因油菜在250 mmol/L NaCl的胁迫处理28d后就会死亡。实验发现,拟南芥和油菜的三种抗氧化酶过量表达,促使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同一时期转基因植株均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植株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都比对照组要高,转基因植株含量始终低于非转基因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下降,但转基因植株的下降趋势较为缓和,在同一时期均低于非转基因植株;叶绿素荧光分析发现:非转基因叶片的初始荧光F0上升趋势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下降趋势均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各荧光参数之间相互影响,转基因植株下降的趋势较为平缓。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把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的DR1172基因转入拟南芥和油菜中后,在NaCl等盐胁迫下,DR1172基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拟南芥和油菜应答NaCl胁迫的耐受性过程,从而提高了植株对NaCl胁迫的耐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