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胶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等树皮中分泌出的树胶物质,具有下淋止痛、和血益气、治疗消渴症的功效,还有天然无毒、产量大、价格低等优点。现在桃胶已广泛用于保健食品,但其基础研究还相对薄弱,缺乏质控方法、标准;而且我国桃胶产量大,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桃胶进行主要成分多糖的结构特征与活性研究,对其促进免疫、降血糖的中医功效进行验证,为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基于桃胶活性成分进行质控方法研究。桃胶粗多糖还具有抗氧化、保湿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行桃胶护手霜研制,进一步挖掘桃胶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利用率。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桃胶的食药用概况概述了桃胶的基源、本草记载的食药用价值;桃胶形成过程中植物体内的代谢变化、生理结构变化;桃胶的加工方式及其分类;桃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桃胶的药理作用价值;以及在医药、食品、护肤、新型材料、保鲜剂等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桃胶多糖分离及组成分析通过热水提取、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制得桃胶粗多糖,再将粗多糖进行洗涤、过DEAE-52纤维素柱、透析脱盐、凝胶G-100分子筛柱层析的纯化方法得到桃胶多糖(PGP)。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得PG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1×103 KDa。HPLC-ELSD的方法对其进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表明PGP由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四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5.26:38.86:5.95:49.9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甲基化实验,证明其结构中存在吡喃环,连接方式有(1→6)-半乳糖、1-阿拉伯糖。第三部分桃胶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天然植物多糖常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实验对前面分离得到的PGP进行体外MTT实验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探究其活性。结果表明PGP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当PGP浓度为125μg/mL时,与空白组比较,其增殖率达137.1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当PGP浓度为4.13 mg/mL时抑制率为50%,最大抑制率为70%。第四部分桃胶质控方法建立了桃胶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法。10个不同产地桃胶红外光谱相似度高达0.96以上,且与伪品明胶有明显的区别。找到桃胶的红外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立了桃胶快速无损的鉴别方法。建立了桃胶HPLC-ELSD的方法,分析桃胶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桃胶在2M三氟乙酸中水解条件为105℃,2h。采用HPLC-ELSD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桃胶中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桃胶的单糖组成中均含有这五种单糖,但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半乳糖含量最高,达305.33~358.99 mg/g,其次是阿拉伯糖达262.04~315.13 mg/g,浙江嵊州、苍南,江苏无锡等沿海地区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湖北随州、贵州毕节等山地区。基于桃胶的形成过程与降雨具有一定的关联,推测其糖含量可能与气候降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该法专属性、重现性、稳定性较好,可应用于桃胶的质控方法。通过红外指纹图谱对桃胶进行定性鉴别区别其伪品,酸水解测定桃胶中单糖的种类与含量,对桃胶的质量进行把控。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桃胶进行真伪鉴别与质量控制。第五部分桃胶护手霜研究桃胶用于护肤品的研发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保湿、抗菌、抗氧化天然原料。为进一步挖掘桃胶的应用价值,研制了桃胶护手霜。首先对桃胶粗多糖吸湿、保湿、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桃胶粗多糖比海藻酸钠、甘油、透明质酸有更好的保湿效果。对ABTS+、.OH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6.7mg/mL的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50%,13.7 mg/mL的粗多糖对·OH的清除率为50%。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护手霜的最佳乳化温度为80℃,最佳乳化时间为20 min。L27(313)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优配方:鲸蜡硬脂醇0.5%、卵磷脂0.0675%、荷荷巴油0.4%、白蜡1.0%、二甲基硅油0.225%、甘油3.0%、角鲨烷0.225%、卡波姆0.04%、椰油基葡糖苷0.4%、桃胶0.3%、单甘酯0.09%、透明质酸0.0275%、硬脂酸0.15%。对最优配比制得的产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感官与理化指标测试,均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