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程度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扩大区内经济合作,推动自身经济增长。中韩两国经济发展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贸易投资关系日渐密切,加快区域内合作的呼声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中韩两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构想,并于2005年3月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开始实施可行性研究。这标志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韩国作为自由贸易区谈判伙伴?中韩构建自由贸易区是否具有可行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的合作效应又如何?在自由贸易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和合作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前半部分介绍自由贸易区理论及发展现状,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后半部分引入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研究其形成的必要性和所产生的经济政治作用,为中国选择韩国作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国提供借鉴意义。
第二章简单介绍中韩两国经济概况和FTA准备指标,并且从贸易和投资等不同角度对两国建交以来经贸格局的总体变动趋势进行归纳总结,说明两国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得出中韩之间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这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是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分析。前半部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两国的影响,并论证了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后半部分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效应并估算中韩潜在贸易流,得出当前中韩处于贸易不足状态,区域合作可以扩大中韩双边贸易。
第四章考察中韩FTA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推动中韩FTA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两国政府的经济政治合作;2、开展两国企业和学术界的对话合作;3、协调中韩FTA与WTO和APEC的关系;4、优化两国出口商品结构;5、合理解决两国贸易逆差问题;6、灵活处理两国矛盾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