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乡镇政府实现依法行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会是制约其实现的主要因素,要增强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树立法律至上、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法治意识,消除“行政中心”的思想,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落实的主体之一,加强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机制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法治支撑。 本文从阐述依法行政理论的前提和内涵入手,并将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进行综合阐述,深入剖析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存在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依法行政落实不到位、基层政府法治能力不足,依法行政力量薄弱、执法队伍不健全,人员配置较少、法治观念有所增强,人治观念仍根深蒂固、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有效的法制机构和监督机制等问题,并在深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依法行政可以从提高干部素质,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基础教育,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完善行政立法,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推进乡镇政府行政执法保障机制建设、宣传法律,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从加强监督制约入手,探索依法行政监督制约新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