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新疆吐鲁番地区土地纠纷案件研究(1877~1911)——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为中心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鲁番地区是东疆的窗口,是清庭统治新疆的重镇,历来为清朝统治者所重视。同治三年(1864),新疆回乱爆发,同年阿古柏占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地区旧有秩序完全被打破。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收复吐鲁番之后面对的是如何处理扎萨克制遗存,恢复秩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吐鲁番地区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清代新疆法律研究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前对新疆法律的研究多集中在《回疆则例》等法律条文或各类中央档案上,从地方档案出发、结合律例而做的研究较少。以吐鲁番档案为主的《清代新疆档案选辑》这套书,不仅呈现出当时地方官公文往返之间的形式,同时在档案资料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除了地方县衙办公程序外,关于社会、交通、民族等多方面的资料都相当丰富。以此为基础、并辅以《大清律例》、《清实录》、《左宗棠全集》等书,可以较好的从民族法学的视角研究清代晚期吐鲁番地区的土地纠纷案件,分析出国家权力在吐鲁番地区的渗透路径。  本文主要以新疆档案局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联合整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为主要史料来源,充分参考《清史稿》、《大清律例》、《新疆图志》、《刘襄勤公奏稿》、《左宗棠全集》等史料,并以其他地区土地契约、土地纠纷案件为参照,系统分析了晚清新疆吐鲁番地区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契约的类型和特点、土地纠纷案件的类型及其解决方法,并充分发掘其中的法学和史学价值。在具体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史料出发,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归纳论证  围绕着国家权力渗透的中心,文章的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吐鲁番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为下文研究进行铺垫。第三章介绍了土地契约的相关情况。第四章详细分析了土地纠纷案件的解决机制和流程。并与前文相呼应,借此研究了清政府的国家权力渗透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国家权力通过对土地的管理,对田宅契约的管理,对半职业化管理阶层的利用和对土地纠纷案件的处理,深入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地区的法制环境已经与内地趋同,这也保证了清末吐鲁番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藏戏艺术在安多藏区的产生、发展、变更、直至形成“南木特”戏剧种。特别将甘肃夏河拉卜楞地区和青海黄南热贡地区作为重点和主要的例子,论述“南木特”戏剧
真武香会的当代研究是学术界的一块空白。作者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湖北监利和河南新乡两地,收集了有关金顶香会与祖师会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描述了这两个真武香会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扁担山地区的田野调查,以当地人的身体表征系统为切入点,了解布依族社会的亲属制度,进一步深入探讨特殊婚恋习俗背后的结群策略和社会整合重构。得出结论:赶表和婚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