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在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展格局的演化对了解城市群的职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也是对整个山东省甚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重点发展区域。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2000-2013年城市群城镇空间分布数据,基于元胞自动机(CA)模拟城市群2020年城镇扩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年均扩展率、扩展强度、间隙度指数、相关分形维数以及空间关联指数等指标对2000-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2000年的246973.34公顷扩展到2006年的348876.33公顷,又扩展到2013年的502664.46公顷,预测到2020年建设用还要扩展130825.5公顷。然而,2000-2020年年均扩展率呈下降趋势,2000-2006年间的扩展率为5.93%,2006-2013年下降到5.36%,2013-2020年将下降到3.36%,表明城镇扩展速度有变缓的趋势。(2)从年均扩展率来看,2000-2013年,邹平、济南、青岛、东营、潍坊和日照年扩展速率明显大于其他地市,从扩展强度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3年期间,青岛、烟台、东营、潍坊、日照和邹平扩展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城市,这表明胶济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带在2000-2013年期间城镇空间扩展明显;从间隙度指数来看,全局间隙度指数随着滑动窗口的大小的变大,2000年、2006年和2013年的间隙度指数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分散分布现象越来越明显,济南和青岛等重点城市的极化效应逐渐削弱,城镇化出现多极扩张的格局,城镇扩展的异质化越来越弱;从分形维数来看,2000、2006、2013年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124、1.337、1.414,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也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扩展有向面域推进扩展演化的趋势。而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2006年Z值较低,2006-2013年,G(d)和E(d)的差距明显减小,且Z值下降较快,说明城镇空间增长的高值与低值集聚中心极化强度迅速降低,且“热点区”与“冷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的演化和迁移,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全局间隙度指数分析结果基本吻合。(3)预测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迅速,城镇化发展明显,研究区内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633489.93公顷,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渐加深,但由于研究区内各城镇扩展逐渐饱和,城镇化扩展速率将慢慢回落。(4)2000-2013年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扩展主要烟胶济铁路这一个扩展轴扩展,预测2013-2020年期间,将形成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铁路)为主轴,威海-烟台-青岛-日照(沿海城市带)和东营-淄博为次轴的“土”字形发展轴,并逐渐形成济南-淄博-潍坊-东营联合城市区、青岛-日照联合城市区以及烟台-威海联合城市区等空间联系紧密的三大联合城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