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年产淀粉1×10~7t,淀粉加工业每年排放的马铃薯渣废弃物逾3.4×10~6t,淀粉废水逾2×10~7t。马铃薯渣不易储存和运输,腐败变质会产生恶臭,任意排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超过30000mg/L,是一般方法难于治理的有机废水。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工程研究所发明以微生物技术处理马铃薯渣和汁水废弃物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马铃薯渣和汁水资源化技术,取得极大的成功。对此技术,本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工艺优化,以求实际生产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一方面,试验对马铃薯淀粉废水中有机物的沉降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絮凝沉降法、热处理法和微生物降解法。研究发现:经无毒害,价格经济的CaCl2絮凝处理48h,淀粉废水中超过42%的粗蛋白可有效絮凝沉降;经70℃热处理1h后,淀粉废水中COD去除率超过45%;经自制微生物菌剂30℃发酵48h,淀粉废水中残余COD为1700mg/L,去除率超过90%。另一方面,以发酵马铃薯渣生产SCP过程中发酵液COD变化为衡量指标,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内容包括时间、菌剂、接种量、温度和通气量。研究发现:在大兴安岭丽雪精淀粉公司165t气升式发酵罐28℃发酵条件下,经6~7d发酵,发酵废液COD去除率维持在60%左右;500mL摇瓶培养条件下,混合菌剂(短小芽胞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康氏木霉)经6d发酵,发酵废液COD去除率达66%;500mL摇瓶培养条件下,1/2000接种量体系和1/1000接种量体系发酵马铃薯渣6d,发酵废液COD去除率分别是:70%和76%,相差仅6%;500mL摇瓶培养条件下,28℃为混合菌剂发酵马铃薯渣的最适宜温度,6d后COD去除率为71%;在自制气升式反应器1500mL体系中,0.1vvm通气量为混合菌剂在28℃发酵马铃薯渣的最佳通气量,发酵6d后,COD去除率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