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随着世界范围内防灾、减灾实践的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灾害学界开始重视脆弱性在灾害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脆弱性研究已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被许多国际性科学计划和机构提上研究日程。旱灾是世界上影响最广、造成农业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重庆地区一直是干旱等灾害高发区,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灾害特别是干旱呈现明显增多趋势。2006年,重庆发生了自1891年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干旱灾害,给重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活困难,进一步加剧贫困农户的贫困状况。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农户微观尺度,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贫困山区农户对旱灾的脆弱性及其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并提出土地可持续管理适应对策。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阐述了农户旱灾脆弱性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农户旱灾脆弱性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影响因素。第三章分析了研究区农户旱灾脆弱性状况,主要包括近年干旱状况、农户干旱适应性活动、最严重干旱的影响、农户旱灾脆弱性、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以及农户旱灾脆弱性的原因。第四章研究了旱灾脆弱性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第五章结合研究区实际提出了土地可持续管理适应对策。第六章给出文章的结论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干旱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气候灾害,然而,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农户干旱适应性活动却显得缺乏或乏力,农户受干旱影响严重。由较强的敏感性与较弱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导致较强的农户旱灾脆弱性。(2)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段、技能、土地经营面积和土地来源农户的旱灾脆弱性存在一定差异。(3)土地可持续管理与农户旱灾脆弱性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节水灌溉、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实行保护性耕作等都有利于降低农户旱灾脆弱性;旱灾脆弱性不但会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而且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的投入。(4)为降低农户旱灾脆弱性,应分别基于农户和政府层面采取土地可持续管理适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