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 M. bovis)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微生物。能够引起犊牛肺炎,关节炎,乳房炎等多种疾病。自2008年首次从湖北省病牛身上分离到M. bovis以来,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就不断有M. bovis病例的报道,现今牛支原体在我国已成普遍感染状态,牛支原体也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病原体对宿主的粘附是病原体感染的第一步,是支原体致病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支原体粘附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主要集中在引起人类传染病的肺炎支原体和无乳支原体中。本研究在M. bovis Hubei-1株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根据生物信息学,选取了一个690bp的vpmaX基因,重点研究其可能具有的粘附特性。Hubei-1vpmaX大小为690bp,编码一个25kDa的蛋白vpmaX。该蛋白在GeneBank中被命名为"variable surface lipoprotein A",但其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中Vsp (variable surface lipoproteins, Vsp)家族成员的VspA绝然不同。序列分析显示vpmaX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重复序列,并且具有典型的细菌脂蛋白信号肽区域。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了vpmaX的重组蛋白(rvpmaX),并利用该重组蛋白制备了高免兔血清。提取牛支原体的膜蛋白和胞浆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vpmaX是牛支原体的一种膜蛋白。将纯化后rvpmaX与多聚甲醛固定的胎牛肺细胞(Embryonic bovine lung, EBL)作用,免疫染色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明显的粘附现象。同时,分别用EBL细胞的膜蛋白成分和胞浆成分包被ELISA板,分别与rvmpaX孵育,与包被物结合的蛋白用一抗二抗标记后并读取吸光度值,结果亦显示。rvpmaX具有明显的粘附作用。一些牛支原体的Vsp家族蛋白具有抗原变异的特性。研究发现,将M.bovis Hubei-1在含有抗rvpmaX抗体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各个代次的菌体、v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抗体压力下,从第五代开始,M. bovis表达出一个新的55kDa的免疫相关蛋白,抗体压力下传至第十代,新出现的55kDa蛋白及vpamX的表达依然存在。牛支原体Vsp基因簇在M.bovis HB0801及PG45均存在,但在Hubei-1中并不存在。本研究发现Hubei-1株基因组中的vpmaX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某些Vsp家族蛋白的性质。粘附实验证明该蛋白是牛支原体Hubei-1株的一个粘附蛋白,且该蛋白还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原变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