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出现,日益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新能源具有可再生、环保、高效的特质,世界各国开始将目光投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其中,我国于2006年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新能源在国家未来发展中所处的战略地位,结合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为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成本较高,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施起来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晚,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国家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新能源产业大量政府补助。本文通过对沪深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进行明细类别分析与总结,把政府补助分类为非鼓励科研类、鼓励科研类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推动产品的应用推广、节能环保;后者主要是为了促进相关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升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这两类政府补助分别给新能源企业绩效,带来怎样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应政策建议,通过优化政府补助发放制度,提高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本文的研究思路为:立论依据—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实证研究设计—实证分析检验—结论建议—总结与展望。根据对研究思路的梳理,本文拟从以下七个部分展开正文叙述:第一部分,绪论。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入手,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归纳现有研究成果,阐述本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依据前人的学术研究,总结概括政府补助、新能源企业以及企业绩效等研究概念。介绍有关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关联性的相关理论,探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机理以及现状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政府补助如何影响新能源行业绩效的有效发挥,分析获取的政府补助的现状,梳理政府补助相关政策。第四、五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实证分析与检验。本文选取163家沪深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取其2013—2017年的五年有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大体了解各有关指标的基本情况,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回归系数,分析确认各类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正负关系。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为:非鼓励科研类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企业当期和滞后期利润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当期、滞后期销售收入指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鼓励科研类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企业当期、滞后期研发投入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当期技术资产指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滞后期技术资产指标开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调整产业补助政策,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结构,完善申报程序,加强审核监管,借鉴先进经验,改革补贴方式等政策建议,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通过此次研究,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把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类型政府补助对其绩效的影响,拓宽了政府补助实证研究的广度;在主要变量的选取上,本文创造性地将政府补助分类为非鼓励科研类和鼓励科研类这两大方面,分别研究各类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新能源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现了研究内容的规律性、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