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在当代台湾发展的特点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教在台湾地区的发展肇始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民国汉藏佛教交流。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以后,格鲁派开始在台湾发展。以1988年首次有格鲁派藏僧来台弘法为界,格鲁派在台湾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由于受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格鲁派在台湾发展得极为缓慢,弘法人员少且都集中在北部,信徒人数和影响范围都很有限;后一阶段,印度格鲁派的三大寺纷纷派出弘法僧人到台湾,道场和信徒人数较前一阶段大幅增加,弘法范围遍布台湾北中南三区;尤其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曾三次访问台湾,掀起一阵信仰藏传佛教的高潮。台湾社会自1987年戒严令解除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戒严期间受到限制的宗教活动在政治力量撤手以后迅速发展。格鲁派在当代台湾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了很多与台湾社会相适应的特点,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道场多建立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区;与都市人繁忙的生活节奏相适应,道场多以佛学中心为主,寺院极少;与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相适应,更加注意宣传自己、弘法手段更加网络化,等等。除了与台湾社会本身的发展相适应之外,台湾作为一个人间佛教发展兴盛的地区,格鲁派在该地区发展必然要受到本土宗教的一些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有汉藏结合特点的福智团体的出现。福智或许可以称为仅次于台湾佛教“四大山头”的第五大团体。与其他四大人间佛教组织相比,福智是当代汉藏佛教结合的典型——团体的修学内容以格鲁派为圭臬,团体的发展模式又以人间佛教为蓝本。福智团体对于格鲁派在台湾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篇硕士论文,本研究最大的特色是将研究的目光伸向了大陆以外的地区,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台湾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格鲁派在台湾地区发展的历史,重点探讨格鲁派与当代台湾社会相适应的发展特点。与以往大陆对台湾藏传佛教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分教派研究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台湾格鲁派道场的运营模式和信徒的修学内容;在总结格鲁派在当代台湾发展的特点时,首次介绍了台湾格鲁派一个重要的弘法团体——福智,并且对其汉藏结合的特点和它对格鲁派乃至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探讨。
其他文献
采用EPDM基础配方,在密炼机混炼过程中使用超声波辅助装置加载超声波,通过调节超声波的功率和加载时长,研究了超声波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功率和加载时长分别
中国自清末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开始逐渐踏上了现代化进程,随着这一进程,西方的思想也开始传入中国。“五四”以来,标榜“科学”和“民主”的西方理性思想逐渐转变了国人认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不仅对局地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在次季节到季节尺度上对周边特别是下游地区的短期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土壤热扩散率
<正>据新加坡5月31日《联合早报》报道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抗生素短缺问题已经开始导致面对风险的病患人数增加,并引发更多服用现代药物都毫无效用的"超级病毒"。据报道,非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反经济全球化”斗争现象也更加突出。目前这一斗争现象呈现出力量构成复杂、发源地和中心主要在西方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观点繁多、组织松散
日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辽宁省分局制定的《推进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正式落地实施。《实施细则》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外汇市场业务三大
利用藏东南色齐拉(也称色季拉)山高寒区林线地带连续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山林线冷杉原始林土壤热通量的日、季节以及逐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净辐射的关系,初步研究高寒区原始
精确地测定密炼机中胶料的温度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利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文中分析了温度差这一概念,分别从滑移相、中间相和非滑移相三个方面论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着市场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受国家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可能会增加,但同时也可能存在
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选煤方法有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干法选煤、丫射线选煤等,但这些选煤方法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