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痛——解读《苏菲的选择》中苏菲的精神危机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泰伦的著名小说《苏菲的选择》在出版之时就风靡全球,小说通过叙述者斯汀戈——不谙世事的美国南方年轻人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波兰天主教女子苏菲曾经的苦难经历,她对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痛苦的磨难的回忆,包括她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后与内森发生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美国纽约1947年这个夏天发生。小说通过意识流等手法将苏菲承受的痛苦一层一层揭开,让我们看到苏菲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危机,最终表现了她的生存之痛。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观点都是认为小说是在揭露人性的罪恶,因此学者们把研究的焦点投射于对人性善恶的探讨,苏菲是一个身负罪恶的主体,她通过心灵救赎走向自救之路。我认为苏菲是生存于现代社会中两难困境的矛盾体的代表,尽管苏菲随波逐流地生活,但是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清醒的,生活的苦难带给她精神危机,从而使她勇敢地选择死亡之路。苏菲的精神危机存在于自身的矛盾之中:苏菲身处不同的身份角色时与该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发生了扭曲,苏菲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身份不同,她既是女儿又是母亲,既是妻子又是情人,然而,每一种关系都使她承受了精神之痛,她得不到父亲对她的疼爱,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女,身为集中营的犯人,她不仅是受害者也是一个帮凶,与恋人的相处时时带给她身体与心灵的伤害,甚至与年轻人斯汀戈这个倾听者的关系也要发生转变,这些使苏菲在选择中四处碰壁,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她无法保持与人的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些引起了苏菲精神上的极大痛苦。那么,造成苏菲的痛苦之源是什么呢?从直接原因上看,导致苏菲生命无法承受之痛的原因是由社会、个人以及他人造成的,但是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这种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宿命或者说生存境遇让苏菲永远陷入两难选择,而且选择任何一种都会把她引入另一个痛苦的深渊,论文借此来揭示现代生活的苦难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以及生存困境,并进一步解析了作家斯泰伦为人类生存困境寻找的出路,以此探讨自由选择与人的生存境遇的问题,并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该走向何处。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处于政府统揽、依托财政、薪酬大锅饭、员工铁饭碗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
通过引入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对政务微博的微观社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上海发布"等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十位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十大
以云南磷化集团露天磷矿为例,探讨了露天磷矿山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露天磷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由28项指标组成的适合露天矿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确
幼儿自理能力对幼儿目前适应及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作者着眼于从学校寄宿或走读制去分析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比较寄宿制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作曲家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其创作手法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本文就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以求
中国古典舞承袭了中国古代舞蹈和中国戏曲舞蹈的部分元素,既有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和舞姿造型,又是传统戏曲舞蹈中各种动作和技巧的汇总。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突出了其高超的
14世纪,老挝从柬埔寨引入南传佛教。因此,老挝佛教纹饰受到了柬埔寨吴哥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从人物纹饰和动物纹饰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思想品德是人们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教育离不开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济的指向标,关系国计民生。同时,房地产业又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我国的房
"三农"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农民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目的是为中国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