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泰伦的著名小说《苏菲的选择》在出版之时就风靡全球,小说通过叙述者斯汀戈——不谙世事的美国南方年轻人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波兰天主教女子苏菲曾经的苦难经历,她对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痛苦的磨难的回忆,包括她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后与内森发生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美国纽约1947年这个夏天发生。小说通过意识流等手法将苏菲承受的痛苦一层一层揭开,让我们看到苏菲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危机,最终表现了她的生存之痛。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观点都是认为小说是在揭露人性的罪恶,因此学者们把研究的焦点投射于对人性善恶的探讨,苏菲是一个身负罪恶的主体,她通过心灵救赎走向自救之路。我认为苏菲是生存于现代社会中两难困境的矛盾体的代表,尽管苏菲随波逐流地生活,但是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清醒的,生活的苦难带给她精神危机,从而使她勇敢地选择死亡之路。苏菲的精神危机存在于自身的矛盾之中:苏菲身处不同的身份角色时与该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发生了扭曲,苏菲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身份不同,她既是女儿又是母亲,既是妻子又是情人,然而,每一种关系都使她承受了精神之痛,她得不到父亲对她的疼爱,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女,身为集中营的犯人,她不仅是受害者也是一个帮凶,与恋人的相处时时带给她身体与心灵的伤害,甚至与年轻人斯汀戈这个倾听者的关系也要发生转变,这些使苏菲在选择中四处碰壁,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她无法保持与人的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些引起了苏菲精神上的极大痛苦。那么,造成苏菲的痛苦之源是什么呢?从直接原因上看,导致苏菲生命无法承受之痛的原因是由社会、个人以及他人造成的,但是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这种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宿命或者说生存境遇让苏菲永远陷入两难选择,而且选择任何一种都会把她引入另一个痛苦的深渊,论文借此来揭示现代生活的苦难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以及生存困境,并进一步解析了作家斯泰伦为人类生存困境寻找的出路,以此探讨自由选择与人的生存境遇的问题,并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该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