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之典:山西太原府三立祠与明清思想的转换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i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嘉靖年间,受“大礼议”中孔庙祀典更定,以及其后议礼风气的影响,地方官员于太原河汾书院内创建三贤祠,奉祀王通、司马光、薛瑄三人。万历初年,张居正禁毁书院,祠遂废。万历二十一年,魏允贞出任山西巡抚,复书院而称“祠”,避前首辅张居正的禁毁令。魏氏早年政治生涯以“反张”为特点,建祠实乃张居正政治延长线上的事件,折射出中央与地方间的对立。在晚明时期背古趋新的思想状况下,三立祠所承载的圣贤论述,指向古代文化中质朴无华的部分,与阳明心学“圣人可学而至”的观点形成反差。魏允贞激于阳明思潮的漫延,而思有所救正,身处明代中后期向“闻见之知”复归的思想趋向下,创建三立祠,试图以“三代之治”为理想,对政治与思想场域的秩序加以重整,重生的三立书院学风趋向严格化。天启初年,文翔凤改建文中子祠,“创明河汾之教”,崇祯九年,吴甡、袁继咸裁定祠祀,复改文中子祠为三立祠,同时辑传立论,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甲申之年,学宗阳明的蔡懋德自缢于三立祠,以身殉城。明末时期三立祠文化理想的几经流变,折射出儒家精英身处乱世时的焦急与挫败感。历经明清鼎革,顺治年间,巡抚白如梅“升奥室为高阁”,易址重建三立祠。康熙二十一年,提学刘梅厘定祀典,上准明制,奠定两代之典。康熙年间,名儒范鄗鼎提议于成龙从祀三立祠,并提出以是否符合“公论”作为判断人物能否从祀的标准,三立祠的清代典制由此确立,三立祠开启乡贤祠化进程。迄康熙末年,三立祠祀典更定,除去明清转接时期之特例,标准主要参照学术、事功二项。论事功,则推崇立朝名臣,或以理学名,或以经世名;论学术,则以程朱为尊,国无异学,发展趋向是体制内化。乾嘉时期,考据学势力带来学术版图分裂,影响到三立祠祀典的更定,嘉庆年间增祀者,有三人同属考据学阵营。嘉道间诗人崔旭曾以委婉批评的方式,将其文化形象以“公评”一词加以定位,指出三立祠未能承载“闾巷之声”。三立祠在晚明与清代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地方性祠祀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问题。
其他文献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产、教、研融为一体的"教学工厂"是职业教育的成功的例子。文中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教学方法、办学理念、发展模式、校园文化、教职员的培训
目的分析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157例学龄AS儿童为病例组,其中男146例,女11例,年龄6.0~14.0岁,平均(8.47±2
用膜法来处理废水有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处理、效率高的优点,而且有利于回收废液中的物质,在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当前,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徘徊、萎靡状态,高等职业教育也举步维艰。改变这一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一压缩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农村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
药品的采购和管理一直是医院发展改革的重点,我院就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为了满足气源减压阀性能调试需要,设计了气源装置通用测试系统。详细阐述了该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设计、软件设计和实现方法;该测试系统硬件使用PCI总线的工控机,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方法。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下的c#进行软件设计;经过实践证明,该测试系统稳定、可靠且测试结果准确,能够很好地满足气源装置设备的测试需求。
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得城市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地铁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的特点,而且不占用城市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蕴涵着系统方法,体现循环经济系统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适应性、层次性、自组织、涌现等一般性质和规律;表明各种不同层次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