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构成研究--基于“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994--2018)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各相关构成因素的研究,能够针对一些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形势的,提出建设性对策,为进一步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在机制完善、政策制定、资源倾斜、人员扶持等方面提供参考。
  在人员构成方面,科研人员在高校和研究所的比例基本持平,展示出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和传授知识两方面都有不俗的能力,也反映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基本都是由中国每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引领,代表了最高水平。在组织构成方面,政府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所有主体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高等院校、企业,这种排序反映出当前中国重大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公共部门,社会层面上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未完全释放出来,亟需增强。在区域构成方面,各地科技创新能力基本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同样占据了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的前列,其他地区则在特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最适路径。在学科构成方面,中国重大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学科方面,基础学科的成果有,但是影响力有限,反映当前国家在科技创新的侧重点,也暴露出在基础学科的深耕不够,需要双管齐下。
  总体而言,在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中,依托“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内容,发现中国还存在普通科研人员自主性不强,科技创新主体集中于科研机构,区域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基础学科建设成效仍不显著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提升普通科研人员的能力水平,增强企业的重大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特色,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为打造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而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2018年,教育部等九个部门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学位
学前期家庭教育对个体终身的人力资本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可以滋养和促进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儿童未来发展。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师,然而社会转型期间,由于社会流动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双职工家庭父母工作强度增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由祖辈代替父母承担抚养儿童的责任,隔代抚养日益成为学前期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期家庭抚养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因素
学位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早期,各类资源短缺是主要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国家投入教育领域的资源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但是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依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情况。在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保证每年达到4%的情况下,社会资源投入被认为是弥补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良方。一方面,伴
自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至今30多年,我国的民办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种类越来越多样、教育形式越来越丰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为家庭在教育上的私人选择提供了可能。其中,校外补习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影子”,发展迅猛,是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纵观以往有关校外补习研究大多着眼于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校外补习,对中小城市的校
学位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集中表现,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业成绩的基础,还是在终身学习时代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家长作为孩子成长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更需要家长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当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作用
学位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为了激活土地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满足农村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经济价值,国家近年来的相关政策都明确指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涉农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并先后开展了“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已经全面推广,但仍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信贷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关系到广大村民的根本福祉和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进程,对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更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性作用。而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村民参与经常被忽视,村民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和采纳,因此研究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城乡社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石,社区治理模式直接反映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及治理成效,然而不仅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治理模式,且在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社区治理模式也在发生变迁,那么,影响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变迁又是如何发生?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变迁表现为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其发生是制度、环境
学位
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合作中的重要参与者,代表着地方的利益取向,如果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满足,政府间合作也将更加顺畅,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归根到底利益因素是影响政府合作与否的根本因素。区域间的利益博弈集中表现为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利益是地方政府竞合的关键,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实现自己所代表利益群体的利益。地方
学位
自从“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将原有产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政务服务也不例外,“互联网+政务”的建设广受好评。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联网办事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但不懂互联网、不使用互联网的人则无法享受到这种便利。现阶段,很多商家或组织为了推进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大额优惠活动将流量吸引至互联网,非互联网用户则无法享受到这种优惠。长此以往,非互联网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