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规制是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的行为,是规范市场行为、增加公共福利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产业规制政策是政府机构用于规范市场主体的一套行为准则。好的规制效果离不开一个好的政策,所以政府在对市场行为进行规制之前就应制定出一套好的规章制度。本文首先对政府规制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产业规制政策的参与者和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紧接着对产业规制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比美国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特点提出了优化我国产业规制政策制定的途径。论文以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综合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探讨了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规制体系尚不完善,政策参与者众多,存在很多影响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的因素,在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规制立法不足、制定程序上缺少法律规范、政策信息不公开、政策制定过程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不足、政策过程缺乏监督和制定政策的成本巨大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产业规制政策的制定。这也很可能导致最后的产业规制政策脱离民意,损害公共利益,背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相较而言美国的规制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充分考虑民意,法律规范了制定的程序,建立了规制影响评估体系,并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衡量一政策对社会经济潜在的影响。这些都为制定出民主、合理和科学的产业规制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国在规范政府规制政策制定和提高政府规制质量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要规范和改进政策制定过程保证规制的效果起码要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构建一个独立高效的规制机构、公开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完善监督机制。另外,鉴于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规制影响评估体系,我国也可参照和借鉴他国经验,在逐渐完善规制体系的同时,尝试建立规制影响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