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橡胶沥青由于其本身优良的高、低温以及耐老化性能,在我国获得广泛应用。但橡胶沥青本身仍然具有应用局限性和缺陷,主要表现为胶粉来源单一以及脱硫程度不足。我国目前用于制作沥青改性剂的胶粉种类多为载重车胎,轿车轮胎应用较少,因而轿车轮胎的回收和利用成为了一大难题,而且双螺杆挤出法虽然解决了胶粉脱硫程度低的问题,但过高的挤出温度不仅会降低胶粉的力学性能,还带来了污染和能耗问题。为解决轿车胎胶粉难利用和螺杆高温挤出脱硫能耗高、污染大的难题,拟结合废机油活化和螺杆挤出两种再生工艺处理轿车胎粉,从而达到降低挤出温度,节约能耗,降低污染,获得性能理想的再生胶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再生工艺、胶粉/助剂掺拌比例、挤出温度以及胶粉掺量对胶粉及橡胶沥青微观和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Image-J软件处理显微图像,建立橡胶沥青微观特性值和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抽提试验、红外光谱试验、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再生工艺、胶粉/助剂掺拌比例、挤出温度对胶粉脱硫程度、温度-质量变化等微观特性的影响。发现废机油脱硫胶粉效果显著,随着废机油掺量和挤出温度的升高,胶粉中的特征物质分解温度随之降低,胶粉更易分解;其次,对不同再生工艺、胶粉/助剂掺拌比例、挤出温度以及胶粉掺量的橡胶沥青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离析)和高、低温流变性能试验。结合胶粉的微观测试结果得到最优的胶粉/助剂掺拌比例和挤出温度,分别为3:1和180℃。同时,为了保证橡胶沥青的加工性能,胶粉最高掺量不宜超过30%。最后,使用专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常规掺量的各种橡胶沥青的荧光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建立胶核平均面积、平均粒径以及总面积百分率与橡胶沥青性能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微观特征值与宏观性能均关联良好,微观特征值能合理反应宏观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