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子佐剂对ALV-J ENV基因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亚群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是1988年首次从大不列颠白羽肉鸡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禽白血病病毒新的亚群,主要引发鸡的髓细胞组织增生和肾瘤。ALV-J与A、B亚群一样,属于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在鸡体内既能垂直传播也能水平传播,且J亚群水平传播的速度远远高于A、B亚群病毒,该病已迅速蔓延到许多国家,使养鸡业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目前ALV-J的防治没有商品化的疫苗,主要依靠净化种鸡群的办法来控制和清除ALV-J,由于养殖环境已被污染,完全实施净化是艰难和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制ALV-J疫苗,但是研究表明在灭活ALV-J病毒的同时会破坏其诱导抗体的能力,而由于ALV-J本身复杂的抗原结构,理想的弱毒疫苗的获得也没有成功。所以,研制新型有效的ALV-J疫苗势在必行。核酸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疫苗之一,具有制备方便、免疫力持久、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该疫苗存在产生抗体慢,水平低的缺点,需要有效的佐剂进行克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活性小分子被证明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分子佐剂来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断有各种新型的分子佐剂出现,本研究从中选择IgG Fc片段、C3d片段、三肽囊素(Bursin)、胸腺五肽(TP-5),其中IgG融合蛋白能够增强抗原蛋白的免疫原性;C3d片段作为新型分子佐剂的研究已有很多;三肽囊素、胸腺五肽作为机体生物活性小分子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目前被广泛应用到重度感染、肝炎、肿瘤的免疫治疗中。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或PCR、RT-PCR、重叠PCR方法克隆分子佐剂基因,构建含有不同分子佐剂的ALV-J的pcDNA3.1重组质粒.并将质粒转染293T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进行蛋白表达检测.用重组质粒分别免疫小鼠,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体内抗ALV特异性抗体、IL-4和IFN-γ的水平,检测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成功克隆猪C3d及鸡IgG Fc片段基因,并将不同分子佐剂(C3d、Fc、BS、TP)与ALV-J ENV连接,然后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过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含有不同分子佐剂的(C3d、Fc、BS、TP)的ALV-J ENV重组质粒。大量提取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48h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证明重组质粒能在细胞内表达。将质粒纯化定量,分别免疫小鼠,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体内ALV-JENV基因特异性抗体、IL-4及IFN-γ的水平。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免疫第三次后达到最高,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其中pcDNA3.1-Fc-ENV组抗体效价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及pcDNA3.1-ENV组差异显著。IL-4及IFN-γ检测结果显示IL-4及IFN-γ含量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在第三次免疫(第五周)后到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实验组均高于ENV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其中pcDNA3.1-Fc-ENV和pcDNA3.1-C3d-ENV含量较高与pcDNA3.1-ENV组相比差异显著,Fc组要稍高于C3d组,但是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cDNA3.1-Fc-ENV组免疫效果最好,IL-4、IFN-γ含量在第五周分别达到33.6pg/mL、32.8pg/mL。成功构建含有不同分子佐剂的ALV-J ENV基因疫苗,比较了不同质粒的免疫效果,其中IgG-Fc增强ALV-J EN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朱鹮是中国Ⅰ级野生保护动物。近年来,采用建立人工朱鹮种群和自然保护区相结合的方法显著扩大了朱鹮的种群数量,但目前朱鹮种群分布还不够广泛,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朱
刚地弓形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通过其分泌蛋白改变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状态、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宿主的生命活动进程。根据弓形虫感染小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重要的顶复门原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引起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该病在人、动物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免疫功能
胆汁酸在传统上被认为在脂质吸收和胆固醇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的作用较为复杂,不仅对脂质代谢,而且可以通过作用于胆汁酸受体FXRα和TGR5在能量代谢、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