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劳动范畴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卡奇作为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在机械唯物主义横行的年代,卢卡奇对劳动范畴进行科学的研究与考察,无疑是从弘扬历史主体性的角度对机械唯物主义的一个大胆的批评,从而实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转变,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归。本文旨在从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的劳动范畴入手,通过分析探讨劳动范畴的提出背景和理论来源,以及在卢卡奇晚期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研究卢卡奇劳动范畴与马克思实践范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进而得出卢卡奇晚期所创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符合马克思主义,真正如他所愿:回归到了马克思。鉴于上述的目的和思路,在结构安排上,尝试先分析和概括卢卡奇劳动范畴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然后深入到他晚期思想的集中表现著作《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中,对劳动范畴所处于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导出他的劳动范畴与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的关系及理论意义。全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卢卡奇劳动范畴的内涵。首先交待了卢卡奇劳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回顾了古典经济学家、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观,也即卢卡奇劳动思想的理论来源。最后分析卢卡奇自身劳动范畴提出的过程和特点。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劳动范畴在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劳动范畴的核心地位:劳动实现了自然、人、社会的统一;实现了目的性和因果性的统一;实现了人类历史必然和自由的统一。第二部分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劳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成和发展。第三部分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劳动范畴是卢卡奇在研究社会存在本体中所运用方法论的出发点。第三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范畴与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以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对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展现出伟大的理论意义,从而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回归。
其他文献
大众传播是信息时代交往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体,作为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传送的承担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当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科学理性则主导着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它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背景与文化的特征,而近代高校建筑由于正处在传统历史性建筑的转折期,对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的存在更表明了高校建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新概念。目前党的建设科学化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来自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干扰,其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领导模式、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党要管党的方法路径、着力推进党的建设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