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越来越多。老年人多合并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互为因果,因此骨丢失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质的患者意义更为重要。本课题的目的是:比较DHS与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局部骨丢失。本课题的目的是:比较DHS与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局部骨丢失。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山西大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入院行PFNA或DHS内固定术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依据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入选患者分为DHS组(A组)及PFNA组(B组),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en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I型17例,Ⅱ型14例, Ⅲ型11例, Ⅳ型8例, Ⅴ型2例,接受DHS治疗(A组)23例,接受PFNA治疗(B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取患侧股骨颈区骨密度改变值为评价指标,分别测量术后3天、6个月时患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计算患侧股骨颈区骨密度改变值=术后3天时的骨密度值-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PFNA及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之间骨折术后局部骨丢失的问题。结果:入选的5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4个月,平均8.5个月,因未能坚持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5人未入选,A组2人,B组3人,无内固定折断及松动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中优良者:47人,较好者:4人,尚可者:1人,差者:0人。对所有入选患者股骨颈区骨密度的改变值进行组间统计,所有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分析(t检验)。PFNA组在术后骨丢失小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术中DHS为先钻孔的传统方式,就不可避免的丢失孔道的骨质,而PFNA的螺旋刀片为直接击入,保留了孔道的骨质;2).因PFNA有精确的定位装置,可闭合复位,置入内固定物,手术创伤较DHS小,对局部的血运破坏小;3).PFNA为髓内固定,较DHS更接近生物力学,对术后局部应力传导影响小;4).PFNA较DHS力臂短,固定牢固,可允许患者较早的下床功能锻炼。结论: PFNA内固定术后局部骨质丢失小于DHS内固定,更适合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