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创新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刻。19世纪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及其基本矛盾的凸显,文艺复兴运动对人自由创造精神的彰显为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与创新相关的理论是马克思创新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创新思想蕴含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系统呈现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创新思想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内容。马克思用“科学生产力”、“新机器”和“技术变革”等词语表达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思想。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原理转化为新的生产方法和新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应用新原材料、生产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以及新技术的体系化和社会化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变迁,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股份制度等分析和考察表达了其企业制度创新思想,通过对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的分析和考察,表达了其社会制度创新思想。企业制度创新是较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形式代替较低生产效率的制度形式的过程,是资本家扩大剥削获得更多利益的手段,社会制度创新是新的更有利于生产力、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马克思在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表达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思想。理论创新是对旧理论的批判和继承,结合历史和实践发展的新情况形成新的理论总结,具有能够指导实践、经受实践检验和真理性特征;马克思在其精神生产及文化交往理论中表达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创新思想。文化创新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物质生产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影响或推动其发展,文化创新还具有自为发展特征,马克思主张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合理成分、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创新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创新思想是全面系统的逻辑体系,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特征。马克思创新思想对熊彼特和诺斯关于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和创新发展等创新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继承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革命和实践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创新思想体系,包括创新发展基础论、持续发展动力论、民族发展灵魂论和科学发展战略论等,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