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所需。为顺应时代要求,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首要目标。与其他三个目标相比,地理实践力的作用更为凸显,因此,与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研究随之涌现;乡土地理的研究开始较早也较为成熟,但是对于两者结合的研究较少。乡土地理根植于学生生活,贴近教学环境,因此,利用乡土地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更使课程改革落地。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核心概念并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嵩县部分地理教师和部分文科学生进行乡土地理培养实践力现状调查,分析嵩县高中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问题,并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三方面提出培养策略,同时设计相关的实践力培养案例。主要结论如下。(1)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嵩县乡土地理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学生的地理实践经历较少、地理实践力水平较低、利用乡土地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形式单一、教学中对乡土地理利用不足、校内外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基地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不够重视、教学课时存在不足等方面。(2)论文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基本策略。针对调查问卷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基于乡土地理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一般策略:切实提升教师进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能力;重视乡土地理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意识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并重;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在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地位重。并且针对培养策略,笔者提出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具体途径:立足课堂,模拟地理实验,培养操作能力;走进自然,组织野外考察,培养考察能力;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培养调查能力。(3)论文结合案例区实际情况编制了教学案例。结合问卷调查结论和培养策略,笔者设计了嵩县产业集聚区--田湖园区的参观方案和以车村香菇种植看嵩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两个教学案例,以供一线地理教师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切入点较为独特。本文结合嵩县乡土地理进行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培养途径并设计相关案例。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指导着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深入思考、丰富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我国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的保障,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地理教师有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