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旋转流变仪考察了两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对聚乳酸(PLA)凝聚态结构形成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LA的物理性能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POM研究了PLA在不同条件下的等温结晶过程。当PLA样品在表面受限(样品表面有玻片封闭)和平面受限(数个球晶使过冷熔体形成“lake-like区域”)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等温结晶时,在结晶后期球晶生长速率会有一定的增加;当PLA样品在非受限空间下等温结晶时,其球晶分别以恒定速率增长。从不同角度分析后,发现在受限空间下结晶后期过冷熔体内部的玻璃化温度会降低,从而引发球晶生长速率增加;在非受限空间下等温结晶时,整个结晶过程中样品的玻璃化温度保持恒定,因此球晶生长速率基本不变。2.羟基咪唑基离子液体([HOEMIm][BF4])的极性较大,与PLA易发生相分离;POM观察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HOEMIm][BF4]主要影响PLA的成核,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结晶,其对成核的影响不同;DSC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HOEMIm][BF4]可以增加PLA的结晶度;流变实验结果显示:[HOEMIm][BF4]与PL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其对PLA的分子链运动方式及能力影响较小,并不能显著改变PLA链段的相互作用。3.三臂星型咪唑基离子液体(TSIL)上接枝有MPEG链段且具有拓扑结构,其极性较弱,因此直至其添加量达到9wt时才与PLA有轻微的相分离;POM观察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TSIL会抑制PLA的成核,但对PLA的结晶速率有很大的提升。在110oC和115oC温度下受限等温结晶时,当添加量达7wt和9wt时,PLA的晶体形貌会发生变化,一旦受限空间消除,PLA又回归到球晶形貌;DSC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TSIL可以明显的降低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提高PLA的结晶度,但对PLA的熔点无显著影响;流变实验结果显示:TSIL可以显著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且可与PLA形成一定的缠结交联结构,这种缠结结构会使共混物体系在从低频到高频的频率扫描过程中出现从“类涨塑性流体”到“牛顿流体”再到“假塑性流体”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