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鉴定意见认证制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刑事证据的搜集、提取、制作、质证等环节,全部是围绕庭审上法官对该份证据是否采信并据此作为定案证据而展开的。刑事证据审查、应用的核心问题就是刑事证据的认证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号召下,更是对证据的认证提出新的要求。刑事诉讼中的鉴定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刑》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它是指通过专家学者运用专门知识对某一刑事证据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弥补部分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从科学的角度对相关法律事实进行判断。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鉴定意见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特殊地位,刑事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均需要鉴定意见加以判断,甚至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也是交由鉴定意见决定。例如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的价格鉴定,危险驾驶犯罪的血液酒精含量鉴定,交通肇事案件事故责任鉴定等等,当鉴定意见作出不能达到立案标准的意见以后,往往意味着该刑事案件的撤销;而当鉴定作出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极其严重行为后果的意见后,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刑事责任。因此,鉴定意见虽然是刑事证据,却又往往会左右刑事案件的走向。然而由于我国长期重视实体法律,轻视程序法律的观念,立法者和法学界更加注意宏观性的理论热点,对具体实务应用的研究关注较少,造成鉴定意见法庭认证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缺乏可靠性审查,鉴定意见认证的程序、规则不清,鉴定意见认证的采信标准模糊,法官采信鉴定意见的说理性不强等等。专家意见不能有效解决认证问题,造成错误的刑事证据,在刑事判决中影响公正性和公信力,为打击犯罪活动带来了隐患,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本文从实务工作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分别对我国刑事鉴定意见的认证不足进行梳理,并分析具体原因,结合域外鉴定意见认证理论的考察,对完善我国鉴定意见认证提供有益探索。第一章是鉴定意见认证的基础理论。通过鉴定意见的概念与特征分析,界定鉴定意见认证的含义,继而阐明鉴定意见认证的必要性问题。第二章是域外鉴定意见认证规则的考察。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理论和诉讼模式考察,比较分析我国刑事鉴定认证方面的缺陷。第三章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具体案例,指出目前我国刑事鉴定鉴定认证客观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是完善我国鉴定意见认证的建议。通过规制鉴定意见认证内容,完善鉴定意见认证程序以及明确法官认证主体地位等方面,对我国鉴定意见认证提出制度构想。
其他文献
通过调查安康市7个核桃(Juglans regia L.)品种的外观品质和产量,分析测定各个品种核仁的脂肪、蛋白质和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外观品质看,所选的7个核桃品种均为优良品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科技社团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梳理了创新
高校党员干部在高等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关系到学校的政治生态和育人成果。分析了高校党员干部廉政文化素养的价值内涵,
本文主要以现行的《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为主线,运用历史、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先从听证制度的概念、理论渊源入手,在深入探讨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
当前,世界面临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等三大困境。在世界秩序大变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
眩晕是一种由于某种病变引起的主观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自身或外物有旋转感,摇摆感和漂浮感。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一般说来有耳源型,眼源型,颅内病变,躯体疾病,中毒和脑功能失调等。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第一次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了专家辅助人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但粗线条的立法也造成了理论界的分歧和实务界的困惑,对制度的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如此
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苏州制造的发展现状,指出其智能制造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据此为苏州智能制造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在小微制造企业中使其产品、产线智能化,形成有效的智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