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亏灌溉和氮营养对冬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调亏灌溉技术,把调亏灌溉和合理施肥结合起来,研究调亏灌溉条件下作物水氮高效利用,是实现节水、节肥,提高作物水氮利用效率,推进我国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11个水分亏缺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调亏灌溉和氮营养对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吸收的影响,探讨小麦生长的水分亏缺敏感期和合理施氮量。主要结论如下:(1)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显著降低;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
其他文献
前期工作已克隆与抗逆、抗病相关的基因GmAREB(ABA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EdVP1(焦磷酸化酶基因),GmERF46(乙烯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基因功能分析证明GmAREB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旱性及耐盐性,EdVP1可以促进转基因植物对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GmERF46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性。为了提高我国小麦品种的抗逆性及抗病性,本研究利用以上基因分别构建载体转化我国主栽小麦品
学位
小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干旱缺水是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挖掘、利用优异抗旱基因资源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ABA是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激素之一,对种子的发育和休眠以及适应各种外界环境的胁迫反应的调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植物体受到干旱、寒冷和盐碱等逆境胁迫时,它能够启动植物体内的应激反
学位
本文对高温抗条锈品种兰天1号、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苗期遗传分析,并用SSR技术对其抗病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对著名小麦品种中国春进行高温成株期抗病遗传分析;分析了持久抗条锈病品种N.Strampelli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如下:1.对小麦品种兰天1号的高温抗条锈遗传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
学位
冷型小麦在生理生态特性及源库平衡方面表现出若干相对于暖型小麦的优势,因而备受学术界关注,冷型小麦的冷温特性在一些新的种质材料中重现性如何,如何作用于产量的形成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选择18个省内外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观测分析了供试材料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分异特征、活性氧代谢和抗性生理特征、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生产、转运和积累特征以及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相关性状。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灌浆时期是小麦粒重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北方,小麦灌浆期常常遭受不同程度的土壤和大气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而限制产量提高。作物高产不仅要求功能叶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而且还要求叶片中的光合产物有效地运输分配。小麦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存在并向外输出,控制叶片中蔗糖合成的酶是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运转到籽粒中
学位
冬小麦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检验中秆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系)在旱肥地上的适应性和生产潜力,给生产上选定兼顾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最佳组合,本试验以高秆中穗型小麦品种晋麦47(CK)及3个中秆大穗型品种(系)为材料,在旱地高肥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旱地小麦育种创新和实现旱肥地中秆大穗型品种(系)高产、优质
学位
小豆既是医食同源的重要食物,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作物,更是贫困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潜力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日趋突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小豆作物生产备受重视,产业的竞争力初露端倪。因此,探讨小豆生育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特色农业,搞活农村经济,加速农村农民脱贫致富
学位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白色污染”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合理应用覆盖栽培技术,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生育期、休闲期和全年覆盖3个时间覆盖生物降解膜、液态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3种不同类型地膜,对冬小麦不同覆膜处理0-200cm土壤含水量空间-时间分布、土壤养分、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连续2年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3种覆膜均具有较好的蓄水保
学位
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过设置不同厩肥和秸秆还田梯度,以该区种植冬小麦为指示作物,连续2年定位研究了有机培肥对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施用有机肥料对涵养土壤水分有良好的作用。拔节期各有机培肥处理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2007~2008年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处理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较对照高1.17%,其它处理与对照
学位
采用高产品种是获取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干物质生产、转运和分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过程。本试验选用6个玉米杂交种(陕单8806,陕单602,陕单604,陕单605,登海601,京单28),采用75 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调查了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光合特征参数、籽粒灌浆速率等生理参数,以阐述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照产量水平,将6个玉米品种可分为三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