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和分析刚果(金)维和人员和当地居民疟原虫感染状况;比较中国维和二级医院与刚果(金)医院实验室显微镜检查疟原虫的报告方法。旨在为刚果(金)维和人员防蚊防疟工作提供必要的建议,降低疟原虫的感染率;为当地医院寻找更好的疟原虫感染实验室报告方法。方法:用厚和薄血涂片结合瑞氏染色法检查抵达刚果(金)1月后的816名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籍的维和人员以及690名当地居民疟原虫的感染状况,问卷调查其工作及防蚊和防疟情况,并进行疟原虫感染状况分析。对当地医院和维和二级医院实验室报告疟原虫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目标人群中疟原虫的感染率为53.0% (798/1506)。其中维和人员的感染率为29.7% (242/816),当地居民感染率为80.6% (556/690)。2.目标人群中感染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构成比依次为90.7%、0.8%、8.5%和0%。3.不同年龄段当地居民间疟疾感染率依次为0-10岁组95.0%(192/202);11-20岁组87.6%(106/121);21-30岁组76.6%(82/107);31-40岁组71.0%(71/100);41-50岁组66.0%(64/97);51-60岁组62.3%(33/53);61岁以上组80%(8/10)。4.中国籍维和人员疟原虫感染率显著低于来自巴基斯坦籍、印度籍和孟加拉国籍三国维和人员(P<0.05);巴基斯坦籍维和人员感染率显著低于印度籍和孟加拉国籍维和人员(P<0.05);印度籍人员感染率显著低于孟加拉国籍人员(P<0.05)。5.维和人员中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疟原虫感染率显著低于从事其他性质的工作人员(P<0.05)。6.采用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疟原虫检验报告方法对白细胞数目偏高标本疟原虫感染报告结果的准确率高于刚果(金)当地医院的报告方法1(P<0.05)。7.不同的样本量和推片角度对刚果(金)当地医院疟原虫检验报告方法2报告的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血滴大、推片角度大所推出来的血涂片报告结果的严重偏高。同时20μl、30°角与20μl、45°角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刚果(金)当地居民感染疟原虫的感染率较高,且以恶性疟疾为主,感染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这和当地的自然、卫生和经济条件等有关系。2.恶性疟原虫是造成刚果(金)维和人员感染的主要疟原虫,不同工作性质人员间感染率有差异,应依据工作性质开展预防措施;需加强维和人员出国前的防蚊和防疟培训及回国前的健康体检。3.中国籍维和人员采取的系统规范的防蚊防疟措施使得其疟原虫感染率低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籍维和人员。4.中国维和二级医院采取的疟原虫感染报告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检出率,详细具体地反映病人体内疟原虫的真实情况,防止因白细胞数目改变以及血涂片制作等因素造成的误差,正确有效的指导临床,优于刚果(金)当地医院的报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