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指政府与社会主体(企业)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关系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达到1+1+1>3的效果。在地方负债压力过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大力推广PPP项目。PPP项目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以此来达到政府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减小的目标。本文以晋宁至红塔区高速公路工程为目标,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管理进行阐述,让我们对PPP模式下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结合本项目从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到合同实施、合同履约等进行阐述,同时对PPP模式和BT、BOT模式进行对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我国现行的高铁、高速公路建设要求,从总承包管理的技术、质量、安全、合同、环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创新等方面做了介绍。还与当前的生态理念相结合,对现行施工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论文在总包管理探索中不断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和不断优化技术措施,以使PPP模式下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管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本单位内后续同样模式下进行推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用,以此为同行业、公司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效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