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近10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肌梗死发病率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及健康。如何治疗AMI,减少并发症,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早期开通阻塞血管的最有效方法,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可以迅速恢复心肌血运,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心室功能。但是一些患者虽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早进行了PCI手术,但是因血管狭窄使血管供应区心肌细胞急性缺血已经造成的心肌结构和代谢紊乱,即使恢复了心肌再灌注,心功能仍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严重影响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出现较早,应积极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目前干预此阶段药物多为西药,疗效确切,但西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作用、醛固酮拮抗剂的男性乳房发育作用等等,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是急性心肌梗死PCI后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中成药较为温和,副作用相对少,中西药联合治疗可以扬长避短,但是关于此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西药应用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其对改善心肌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提供临床经验,使中医中药发扬光大,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方法:确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术后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病例84例,依据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均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100mg/d,培哚普利(雅士达)4-8mg/d,螺内酯20mg/d,干预组加服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2丸,3次/d,连续服用3个月,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的测定。   结果: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临床基础指标比较: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存在可比性,P>0.05。干预组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患者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抽血检测N-末端脑钠尿肽原,服药前对照组/干预组P>0.05;服药3个月前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组内比较N-末端脑钠尿肽原数值均下降,P<0.05,3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组间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说明麝香保心丸比常规西药治疗对左心舒张功能改善更明显。检测N-末端脑钠尿肽原同时,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对照组和干预组服药前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服药3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组内比较,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显示均比服药前改善,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服用麝香保心丸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更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心证明麝香保心丸能够在近期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保护心梗后缺血心肌,取得良好的疗效。   结论: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寒温并用、以温为主;通补兼施、以补为辅;既芳香温通治其标,又扶正益气强心固其本。麝香保心丸通过促心肌梗塞后血管生成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血浆超氧歧化酶和前列环素I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等机制对急性心肌梗塞PCI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疗效。麝香保心丸是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PCI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有效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药安心颗粒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心肌JAK1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⑴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托普利组(C组)、安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炎症导致的胃腺体破坏、减少、萎缩、甚至消失,表面上皮细胞丧失分泌能力,粘膜肌层增厚的病理、临床病症。慢性萎缩性胃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肺部,同时会伴有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新疆防治诊断该病的经
目的:课题通过保肾清利汤对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血尿酸,尿蛋白,尿β2-MG等指标的影响,证实其对尿酸性肾病的疗效,从而用于指导临床。  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出
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 诺维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羊采食被此菌芽孢污染的草料后,芽孢穿过胃肠壁到
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加,饲养场发生疾病的情况也比较多见,而奶牛瘤胃酸中毒属于高死亡率的一种疾病.临床生产过程中,饲养者应该了解引发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原因,并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