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克瘤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分析克瘤丸治疗大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建立大肠癌PDTX模型,并在大肠癌PDTX模型上对克瘤丸进行药敏测试,评价克瘤丸在大肠癌PDTX模型中抗肿瘤的效应;初步尝试利用PDTX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克瘤丸的抗肿瘤效应,为后续研究人员利用PDTX模型研究中医药提供思路。方法:1.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为晚期大肠癌的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克瘤丸联合FOLFIRI方案)20例和对照组(单纯FOLFIRI)20例,经过4个疗程的用药,观察两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中医症候和KPS评分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状况。2.利用NCG小鼠建立大肠癌PDTX模型,比较小鼠肿瘤与原代肿瘤的HE染色。将小鼠分成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伊立替康组、克瘤丸组,观察给药期间小鼠的日常活动、精神状态及肿瘤生长变化,计算瘤体体积、瘤重抑制率。结果:1.临床部分:在客观疗效方面,RR相比较,P=0.705>0.05,DCR相比较,P=0.429>0.05,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CEA、CA724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的总积分低于治疗组,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力状态方面,治疗组患者KPS评分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3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出现化疗后副反应如骨髓抑制、腹泻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部分:小鼠肿瘤与原代肿瘤的HE染色相仿;克瘤丸组瘤重、瘤体体积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克瘤丸组的抑瘤率低于生理盐水组。克瘤丸组小鼠的生存质量优于生理盐水及伊立替康组。结论:克瘤丸对于控制大肠癌患者的肿瘤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疗效,并且无明显副作用,联合化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化疗后副反应。PDTX模型能较完整地保持原代肿瘤的病理生理特性,可在各个传代中保持稳定;克瘤丸抑制大肠癌PDTX模型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效果不明显,但相比伊立替康,对小鼠的日常活动及精神状态无明显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