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在创作生涯中期的两部交响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1914-1922年间创作的《第四“不可磨灭”交响曲》(Det Undslukkelige,Op.29)和《第五交响曲》(Op.50)两部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及尼尔森中期创作的交响曲风格展开论述。本文主体内容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论述了卡尔·尼尔森的创作背景,以及尼尔森六首交响曲的创作首演评论状况,六部作品的历史分期进行了详细梳理;第二章提出了“渐进调性”创作思维的理论定义,以及在尼尔森早期交响曲中的发展。并以《第四交响曲》为主要分析对象,分别从标题性内涵、曲式结构、主题发展方式三方面论述改作品对传统交响曲创作手法的遵循,并从乐章结构布局、双调性布局以及定音鼓运用三方面关注这部作品创新性探索的一面;第三章以《第五交响曲》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其风格进行界定,并从标题性、乐章结构布局、主题发展方式及小鼓运用四个方面探讨《第四交响曲》对《第五交响曲》的影响,以及这部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特点;第四章内容结合前两章的技术分析,归纳总结了尼尔森中期交响曲的主要风格,从三个视角评述尼尔森中期交响曲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