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是我国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排头兵”,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发挥其体制创新的功能,在利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不断尝试和探索,以局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软条件,迅速集聚有限的科技和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然而,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极不对称的是,理论领域对开发区积极作用的研究则是相对滞后的。综合现有的开发区理论研究成果,发现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开发区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型的研究、开发区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开发区产业集群与生命周期研究以及开发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而将开发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其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作为专题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确定“开发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为研究主题。 文章在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发区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为开发区溢出效应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产生的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的一般判断,并对其溢出渠道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运用46个城市与开发区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并将开发区按其成立时间、技术创新得分和母城综合创新能力得分等三个标准划分为6个子样本,实证分析了开发增长溢出效应的条件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选择了主要经济指标和投资环境综合指数连续12年蝉联第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其经济增长溢出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文共分为九个部分。导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其框架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围绕开发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两个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简要评析。第三章重点考察了我国开发区对母城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以及开发区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四章在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五章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产生的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的一般判断,并对其溢出渠道进行了讨论。第六章利用2003-2007年我国46个城市及其境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对我国开发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及其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全面考察。第七章通过计量模型的构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下综合分析了区外母城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因素以及开发区建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实证分析了不同特征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溢出效应差异。第八章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单独案例,对其增长溢出效应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第九章概括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章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开发区的技术优势会使母城的经济发生聚集,生产会由原来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开发区。开发区在提高区外母城要素报酬的同时也会与区外母城争夺生产要素,进而降低区外母城的经济规模。当最优规模、中间产品存在时,开发区对区外母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抑制作用,从而会对区外母城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溢出渠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溢出,通过技术的示范和扩散作用实现;另一类是间接溢出,技术改变要素的边际收益,导致要素流动,实现母城资源的再配置。开发区的增长溢出效应与其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高低,以及区外母城的技术吸收能力等三大因素显著相关。 文章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其区外母城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勿庸置疑的;但将开发区按不同标准划分后发现,开发区建设初期其增长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而且吸收能力较差城市中开发区的增长溢出效应也显著为负,而这种负向作用并不存在于开发区成熟建设期及吸收能力较好的城市中。第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会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速度产生正向的影响。按时期划分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天津开发区创立初期所实施的区域歧视政策会对区外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负向作用,但其累计溢出效应为正;天津开发区成熟发展时期,开发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却会对区外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负向作用。由此提醒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熟发展期,适时转变引资竞争方式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