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由于大豆的品质和产量易受各种病、虫、草害的影响,因此人们试图利用转基因方法对大豆进行有目的定向改变的遗传改良,以此来改善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但大豆与其他作物相比,转基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转化率低,重复性差。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大豆转基因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尚不能满足大豆育种和功能基因研究的需要,对转化过程中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做进一步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将大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GmDeg2转入大豆,以不定芽诱导率和不定芽伸长获得率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科丰6号、徐豆10号、菜豆5号的遗传转化条件(侵染时间、共培养PH值、共培养时间、诱导不定芽的6-BA浓度)进行优化分析,初步筛选出三个大豆品种的最优遗传转化体系。直观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科丰6号的最佳转化条件是侵染时间为30min、共培养pH值为5.6、共培养时间为3d、诱导不定芽6-BA的浓度为1.6mg/L,其不定芽诱导率为87.7%、不定芽伸长获得率为33%;徐豆10号的最佳转化条件是侵染时间为20min、共培养pH值为5.4、共培养时间为4d、诱导不定芽6-BA的浓度为1.6mg/L,其不定芽诱导率为55.7%、不定芽伸长获得率为24.3%;菜豆5号最佳转化条件是侵染时间为30min、共培养pH值为5.6、共培养时间为3d、诱导不定芽6-BA的浓度为1.6mg/L,其不定芽诱导率为36.7%、不定芽伸长获得率为11.7%。对三种基因型大豆的最佳不定芽诱导率和不定芽伸长获得率进行单因素分差分析,得出不同大豆基因型之间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不定芽伸长获得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科丰6号最适于作大豆再生植株的供体材料,其次为徐豆10号、菜豆5号。可见不同基因型大豆所需的遗传转化条件不一样,在遗传转化中应根据不同的大豆基因型选择最适合的转化体系,从而获得较高的植株再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