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i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专一性和高效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没有酶就没有生命。过氧化物酶是一类从生物体中提取出来的氧化还原酶,其以血红素为辅基,参与生命体的生理代谢,依据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专一性和反应条件的温和性等特点,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代表,应用于分析化学、免疫化学等领域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天然HRP 容易失活,提取分离困难,价格昂贵,以及分子较大而不利于与抗原抗体结合,且标记过程复杂,因此,寻找能够替代HRP 的模拟酶和催化体系并探寻优良的氢供体底物以提高模拟酶催化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主要采用分子光谱研究手段,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系列水溶性金属卟啉、金属酞菁等金属/有机复合物,并以其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研究酶催化反应特性;同时选择天然生物活性小分子氯化血红素(Hemin)及合成金属/有机复合物为模拟酶,研究其催化作用,建立酶催化反应方法;另外依据过氧化物酶对氢受体底物具有特异性而对氢供体底物特异性不甚严格的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氢供体底物,探讨不同类型底物对酶催化反应所建立分析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建立测定H2O2、葡萄糖的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成了水溶性金属卟啉和带羧基、磺酸基取代基的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分析; 2、以HRP 及Hemin 作对照,对不同模拟酶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从中筛选出磺基铁酞菁和磺基铁卟啉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选用不同底物类型对不同底物的酶催化反应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反应机理的探讨; 3、以显色底物隐性结晶紫作为氢供体底物,磺基铁酞菁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建立了检测H2O2含量的简便而灵敏的分析方法; 4、以磺基苯基铁卟啉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建立了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前言 Ag85复合体属于纤维连接素结合蛋白家族,最新研究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分枝酰转移酶活性,参与海藻糖索状因子的发生,可能在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中起作用,是维持细菌细胞壁
【摘要】很多老师误把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混为一谈,辨析不清。本文从理论基础、学习效果、教师要求等方面讨论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它们在培养目标、产品价值、教学责任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明了这两种教学方法各自的特点,在教学实施中更好的做出选择。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异同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师范生现代教育
【摘要】21世纪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应用 优势 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4-01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5-02  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从传统的“灌输”到“自主感悟”的变革,意味着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离受学习只有当学生视学习为享受的时候,这种“内部的活动”才会最为激烈,作为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已成为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农林高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通过在专业教学中融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为重点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家的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并对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意识与持久毅力、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目的:  分析总结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XIII缺陷症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定点诱变及体外真核表达系统探讨凝血因子 XIII缺陷的分子机制。  方法:  1.
【摘要】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应该坚持实效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当前师生互动存在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还互动本真,创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表演、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教学 有效性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7-01  “兴趣”是对认识的事物力求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在对某件事或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的讥进,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能把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积极调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  一、关注学生的求知
【摘要】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亲力亲为,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做好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 实践活动 自主 主动 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8-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