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的主因之一,在新医改背景下,开展医联体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医疗帮扶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途径。医联体是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探索开展医疗帮扶的实践,但是目前这种合作存在困境,影响了通过医联体实现医疗帮扶的目标。城市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的核心医院,通过对成员医院的驻点帮扶等手段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和就医秩序,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本研究将暨大一院参与医联体建设中对成员医院开展帮扶合作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随着驻点帮扶的持续开展,核心医院、科室和医生的利益格局都会有所改变,长期保持核心医院的合作意愿成为难题。本文分别对暨大一院领导、科室主任和普通医生三个层次进行合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研究设计。针对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采用的是访谈法。由于人数众多,对医生群体使用的是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层次的合作意愿及存在问题有所不同,据此提出加强核心医院参与驻点帮扶合作意愿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最终得出结论:(1)影响核心医院参与医联体驻点帮扶的合作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正向促进因素,也有反向抑制因素;(2)从不同层面分析,普通医生最在意的是完善的激励机制,最担忧的是影响家庭生活;科室主任最认可的是锻炼年轻医师,最担心的是人手短缺问题;院领导最看重的则是社会效益,最担忧的是合作的稳定性与持久性;(3)增强合作意愿的解决方案如下:医院层面,建立医联体利益共享机制和政府增大政策引导与强化配套支持;科室层面,构建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尊重科室实际为其补充人手;医生层面,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注重文化融合和价值认同。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增强核心医院参与驻点帮扶的合作意愿水平,这对于增强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促进医联体建设的稳步发展和实现医联体的政策目标,都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