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超重及肥胖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大量研究报道,肥胖不但可以增加人们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疾病风险,也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作为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指标,现在也用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近些年,体重指数与恶性肿瘤之间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较多,肥胖作为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其相关性机制尚不明确,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有效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65例,依据患者肿瘤部位不同进行分组作为调查组,选取我院体检中心无癌症、无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者135名作为对照组,依据体重、身高,计算出平均BMI值,对调查组患者平均BMI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组恶性肿瘤患者共265例,其中结直肠癌60例、食管鳞癌56例、贲门癌22例、乳腺癌33例、肺癌43例、肝癌20例、子宫颈癌16例、卵巢癌8例、胃癌7例, 他们的平均BM1分别为(25.95±1.929)kg/m2、(20.72±3.089)kg/m2、 (25.05±1.508)kg/m2、(25.53±2.995)kg/m2、(24.01±3.348)kg/m2、(23.28±3.437)kg/m2、 (24.26±3.492)kg/m2、(22.66±2.456)kg/m2、(22.47±4.509)kg/m2。对照组135名(其中男性67例,女性68例)平均BMI为(22.33±2.405)kg/m2。结直肠癌、食管鳞癌、贲门癌和乳腺癌患者BM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和胃癌患者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年龄分层进行分组后结直肠癌组、食管鳞癌组、肺癌组的BMI和对照组比较(1)结直肠癌组年龄<60岁或≥60岁的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组BMI比对照组高。(2)食管鳞癌患者组年龄<60岁的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患者组年龄≥60岁的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肺癌组年龄<60岁或≥60岁的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按年龄分层后肺癌组BMI与对照组的关系不明显。3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BMI升高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4,95%CI:1.07~1.58)。(2)BMI升高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6,95%CI:1.126~1.495)。结论BMI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密切相关性,BMI值较高或较低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建议应积极倡导运动锻炼,控制BMI值,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