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探讨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CPC)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A3、B2、B3)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联合夹板外固定)和对照组(单纯夹板外固定)。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并固定,其中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直接予夹板外固定,试验组手法复位后在C臂机透视辅助下,经皮穿刺向骨折端注入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然后再予夹板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三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腕关节功能评分(PRWE评分),及夹板固定时间。数据用SPSS20.0软件(中文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男性患者47人,女性患者54人,平均年龄为68.49±5.04,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49例,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分别脱落2例、1例,组间脱落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试验组、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的AO分型,两组患者基线均衡(P>0.05)。 首次复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掌倾角、尺偏角,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性意义;但治疗三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都有不同程度丢失,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掌倾角及试验组的尺偏角组内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尺偏角组内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三个月后,其桡骨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短缩,以对照组尤为明显,其短缩程度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桡骨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夹板固定时间组间比较,试验组固定时间相对较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三个月后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比较,试验组短期内具有较高优良率,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的试验组患者操作过程中出现1例磷酸钙人工骨轻微渗漏事件。 结论: 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维持骨折复位、缩短夹板固定时间、短期内获得更好的腕关节PRWE评分,但有磷酸钙人工骨渗漏的风险,术中需仔细操作,控制好磷酸钙人工骨的粘稠度。表明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单纯夹板外固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