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管内气液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管由于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安全性好,在工业领域小体积换热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但公开文献中有关螺旋管内的传热和流动机理与特性尚缺乏系统的分析,特别是针对螺旋管内的周向不均匀特性,目前研究仅限于单相的情形。螺旋管内泡核沸腾起始点、过冷沸腾传热及干涸后传热的特性以及经验关系式鲜有文献涉及。螺旋管并联通道的流动不稳定性也鲜有公开报道。因而在螺旋管换热器特别是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分析和工程应用中存在不确定性,将对运行安全性及寿命评估带来影响。为此,本文依次研究了单相、泡核沸腾起始点、过冷沸腾、饱和沸腾、干涸点以及干涸后传热的螺旋管内周向传热特性,提出了体现浮升力和离心力相对强弱的无量纲Lu数。根据Lu数大小,可以预测螺旋管内单相传热、泡核沸腾起始点、过冷沸腾的周向不均匀性。而螺旋管内饱和沸腾的周向不均匀性主要受核态沸腾与对流沸腾机制的共同影响。螺旋管周向低传热区中核态沸腾机制起主导作用的长度大于对流沸腾机制,而高传热区恰恰相反。螺旋管内周向干涸先后顺序与饱和沸腾时壁温高低无关,且主要存在三种干涸发展模式,当流量较小时,干涸从螺旋管内壁上侧开始,沿外侧蔓延至内侧;随着流量的增大,管壁上下侧同时发生干涸,从上下侧向管壁中间侧蔓延;当流量较大时,管壁周向同时干涸。螺旋管内干涸后的周向不均匀性受干涸顺序的影响,先干涸的周向位置温度高。本文同时研究了热工及螺旋管结构参数对螺旋管内传热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增大螺旋管水力直径、减小螺旋管螺旋半径、增大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及热流密度可提升螺旋管内全流程的平均换热系数。除此之外,本文在螺旋管内流动特性研究中发现螺旋管内两相摩擦压降先随干度增大而增加,在达到峰值后降低。系统压力升高、质量流速降低可减小两相摩擦压降。热流密度和螺旋管结构对两相摩擦压降无明显影响。针对螺旋管并联通道,减小功率流量比和增大入口阻力可抑制流动不稳定性。系统压力和入口阻力较低时,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入口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系统压力和入口阻力的增加,入口过冷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变得复杂。系统压力升高对稳定性的增强作用随着入口过冷度的升高而减弱。实验中螺旋管并联通道的脉动周期与过流时间之比在1.38~2.28的范围内,与直管并联通道密度波脉动的周期与过流时间比值相同。通过上述系统性研究,本文针对螺旋管内不同的传热和流动区间均给出了建议的经验关系式,特别针对泡核沸腾起始点、干涸后传热以及两相摩擦压降提出了新的经验关系式。随后,根据研究所得的经验关系式,在RELAP5的基础上二次开发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热工水力计算程序,并使用该程序设计了CAP50-S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节流系数,对稳态下螺旋管束间的流量及功率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为CAP50-S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初步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具有高异质性和高死亡率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AML的发生发展和特定基因与染色体表达异常相关。EVI-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3q26.2,编码的EVI-1蛋白为核转录因子蛋白。EVI-1蛋白作为人类血液系统肿瘤和部分实体瘤的重要调控因子也参与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多项研究表明在大约8%AML患者体内存在EVI-1基因过表达,且
第一部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目的:明确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对PB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PBC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粪便标本,提取细菌DNA,通过16s r 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在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79例未接受过UDCA标准治疗的PBC患者(称之为治疗前PBC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并按照入组时间将其
随着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直流电缆运行的电压等级也随之上升。然而由于直流电缆在制作、运输、安装、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等,从而在电缆中形成缺陷,任何微小缺陷经过在较高的直流运行电压下的发展,会损害直流电缆的绝缘情况,甚至造成停电事故,因此微小缺陷对于直流电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大的威胁。局部放电可以很大程度反映出电缆设备的绝缘状态,因此研究局放信号的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机器学习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性能表现。虽然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层出不穷,性能也逐步提升,但是机器学习的成功更多地是依赖大量的高质量标注数据。可是在许多专业的领域,数据或标注样本数据稀少,而数据标注不仅枯燥乏味、消耗时间,还需要大量具有专业领域知识的人力资源,如何在少样本场景下进行深度学习通常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元学习的出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寻找新的突破口。元学习希望训
研究目的釉丛蛋白1(Tuftelin1,Tuft1)是一种酸性蛋白,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分化,其对乳腺癌及胰腺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本实验将利用体内外环境探讨Tuft1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分析Tuft1在人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关系。(1)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Tuft1在人甲状
随着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产生了大量数据。基于数据分析完成的智能决策在故障诊断、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间序列数据是工业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相似性检索是众多分析任务的基础。然而,不同相似性检索场景中的可用信息(如领域知识和语义标注数据)存在较大差别。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利用给定的可用信息完成时间序列相似性检索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经历了数次演进。如今,随着基础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逐渐成为行业竞争的战场、媒体追逐的风口。政府和投资界也意识到人工智能将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如此巨大的经济规模下,“降本增效”必然是制造业实现卓越绩效的必由之路。然而,研究发现,成本粘性在我国企业
本文主要运用了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电视节目模式产业发展的相关命题。首先,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电视节目模式产业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驱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跨国集团公司的兴起等。其次,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节目模式全球价值链在产业和文化维度的结构化特征。在投入-产出结构方面,国际节目模式通过研发-本土发行-本土制作-本土播出-国际发行-海
文本校对是文章出版的重要程序,其可以为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文本审查服务,从而保证了发布信息的语法以及语义层面的准确性、真实性,能够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然而,文本校对是一个细致的工作,人工校对往往存在着漏查、效率低、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如何能够自动化地对文本进行语法层面以及语义层面的校对是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本文针对英文文本自动校对中的两个核心任务,语法改错任务以及事实验证任务,进行了研究并利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参考我国与日本胃癌临床诊疗指南中有关内镜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适应证,并依据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系列研究,建立术前和术中EGC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以确定该模型是否能较准确地预测E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合理地制定EGC治疗方案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 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